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开始,意味着彻底告别了冬天,气温将逐步上升,很难再感受到寒冷。“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把春天一分为二。在春分这天,昼夜均为12个小时,所以有“春分春分,昼夜平分”之说。春分之后,白天慢慢变长,所以民间有“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春分节气有三候:一候玄鸟至。春分来,秋风去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衔草含泥筑巢居住。飞燕剪断了丝丝细雨,叽叽喳喳掠过湖光山色,热情地与人们分享着好景色好日子。
二候雷乃发生。虽说惊蛰节气也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所以二候时雷乃发声,从此就有了雷声阵阵。
三候始电。雷鸣之后再过五日,闪电也开始岀现。雨多了,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就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春分节气,民间有许多风俗文化。在这一天,妇女多结伴出行去踏青。“杨柳青,放风筝”孩童们放风筝嬉戏,伴着春风任其翱翔天空。有人认为在春分时节,鸡蛋可以竖起来,一立一倒间让人们感知平衡的魅力,据说这一天地球的磁场最强。这一点,我们无从论证,但好像仔细小心鸡蛋确实是可以竖起来的。南方有的地区还会采春菜,把春菜和鱼片滚汤,叫做喝春汤。祭祖一般也从春分这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
春分不暖,乍暖还寒,春风有雨是丰年。
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春分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此时地气己贯通,冻土层完全融化,土壤松软透气,最适合播种。
今天借着春分,带孩子出门踏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此时莺飞草长,桃红李白,春和景明,正是“千花百卉争明媚”。然而,今日天公似乎并不作美,天气比较阴沉,甚至还有点寒意。中午还有点儿太阳,可到了下午,太阳就已经被风刮走了。孩子们在草地间玩爽,一只野猫跑过来凑热闹,孩子将手中的毛球扔向猫儿,每次想猫儿居然叼走了毛球,几个孩子与猫儿展开了“毛球争夺战”。我站在旁边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防止孩子们被猫抓,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我的手居然冰凉地没了温度。
虽说春分一过,天气日渐回暖,但昼夜温差仍然很大。关注时令,健康生活,春捂秋冻这种前人留下的养生之道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