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持股集中度是指基金持有的前十大重仓股的市值在其全部股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持股集中度越高,说明基金在重仓股的投资越多,基金的风险越高,如果选股准确,基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如果决策失误,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而持股集中度较低的基金投资更为分散,这样可以使得投资者不会过度暴露于单一风险之中,但基金的获利能力可能因此有所减弱。
虽说基金本身就是分散投资,但由于基金的考核机制或者操作风格差异,有部分基金经理会集中大仓位持有部分热门股。
这种做法或许能提振基金业绩,但如果重仓股突然崩盘,基金由于太过重仓导致难以撤离,最终造成更严重的风险。
而大部分十倍基都是选择分散持仓,前十大重仓股的占比大约在30%~50%之间,通过组合投资来控制风险。
例如朱少醒的持股集中度除了在07年一季度超越60%,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40%~50%之间波动,董承非运作的兴全趋势持股集中度也是长期在30%~40%区间。
降低持股集中度后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这也可能是这些长跑基很少跑出冠军,却笑到最后的重要原因。
而那些冠军级基金恰恰相反,他们的持股集中度都比较高。
例如国泰互联网+,在2017年入围收益冠军时,他的持股集中度上升到70%~80%,而且几乎顶配持有茅台、山西汾酒、舍得酒业、招行、五粮液等价值股,典型的孤注一掷。
更典型案例还有,2013年的冠军牛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经理任泽松在管理期间,持股集中度长期保持在50%~80%之间,虽然这样的风格在当时很吃香,一战成名,但是在2017年之后“武功尽废”,曾经大幅跑赢指数的中邮战略,到任泽松离职时超额收益只剩下不到一半。
正所谓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能够提前预见的就不是黑天鹅,集中持股的做法虽说能放大收益,但万一遇上黑天鹅也是无处可逃,尤其是成长股遇上经济下行期,爆雷概率会更高。
类似的持仓比较集中的还有易方达消费行业、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虽然两位基金经理,萧楠和刘彦春的业绩都不错,但这种业绩都高度依赖消费股的单边上涨行情,仓位过于集中,这就跟中邮战略类似。
还有另一类基金虽然持仓集中度不高,但是波动非常大的基金,例如长盛电子信息、浦银安盛战略、益民服务领先等,这几只基金在2015年股灾时最低仓位接近全部清仓,虽说躲过了一波下跌,但是这样的择时能力能否持续是大问题,而且这样的操作方法很难适应大资金。
结语
那些对自己的选股能力极其自信的基金经理往往会选择重仓自己看好的股票,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股票集中度可能比较高。
这些基金的优点在于如果基金经理“看对了”,那么业绩可能“爆表”。但这类基金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基金持有的股票不够分散,基金往往呈现出高风险特征,即基金净值波动会更大些。
持股集中度多少比较合适呢?如果购买的单只基金,挑选持股基金度在40%-50%的,如果是多只基金的组合,单只基金持股集中度在60%甚至更高也没有关系。
微信公众号搜索:宋老板谈基。
提示:文章内容仅为作者投资笔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