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没有要求你一定要吃掉多少饭,但你吃饭的时候,要认真一点,好吗?”
“好”
这样的话,是我最近跟儿子常说的,其实,不只是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面,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对他的要求,都是这样的,不一定要做到最好,凡是认真做,就是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一个做事认真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即使也会有跌落谷底的忧伤,但,他曾经的认真态度,会成就他往后的人生,每一次付出,都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收获成果,所以,别急,认真的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记得有一次,因为在冰冷的冬夜,他扒在地上不愿起来,我喊了几遍他不听,后来,我走近,在他的屁股上拍了两下,然后他就觉得我打了他,大声的哭着对我说:你打我,你又打我,你说了不能打人的。我说:妈妈为什么打你?这么冷的天,我喊你起来,你为什么不听,你不知道你这样扒在地上会感冒吗?他说:反正你打我了,我也要打你的。说完,就真的跑过来打我了。这下,把我的怒火全挑起来了。这时的我,就真的是一只发怒的狮子,脑袋冒烟,理智为零。我又狠狠的在他身上打了两下,他哭的更厉害了,两只眼睛瞪着我,突然气鼓鼓的,觉着我平时训他的模样,用食指指着我吼道:你给我出去(有一次,他不听话,哭的我心烦,于是我让他出去哭)。这一下,我就真的被气到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敢指着妈妈,让妈妈出去,这长大了还得了啊!我打算教训他,我把他拉到阳台上,把门关起来,让他一个人在阳台上哭,而我,就静静地守在门的这边,母子俩就这样隔着玻璃门对望着,刚开始,他哭的很大声,眼里全是愤怒,慢慢地,可能理智拉回了一点点,眼神没那么愤怒了,哭声也小了很多,再后来,他喊我开门,我顺势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没有?他不做声,只是让我开门,但我没理他,让他一个人在阳台上冷静冷静。直到他不再哭了,我才把门打开,陪着他,也不说话,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哭的没力气了,就这样陪了一会,他跟我说:妈妈,我冷。于是我把他拉回房间,让他坐在床上,也没和他说话。大概过了十分钟,他抽泣着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给了他一个拥抱,问他:你哪里对不起我啦?他说:我不知道。很显然,他知道自己惹妈妈生气了,知道自己错了,但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确切的说,他只是知道要道歉,但不知道道歉的理由。后来,我引导他:妈妈打你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趴在地上”,“那妈妈把你拉到阳台,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我说让你出去,妈妈,对不起!呜呜呜。。。” 此时我能给他的,只能是好好的拥抱他,不想再对他有任何的训骂了,因为,他已经很伤心很伤心了。直到睡觉前,我用一个故事(威威龙是个小鞭炮)来告诉他,如何平息自己生气时愤怒的情绪。
很多时刻,我在督促他,想给他树立良好的习惯,但是,却常常在他身上看到了我不认真的影子,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一边让他认真的吃饭,一边手里拿着手机看小说;比如:我常常让他玩过的玩具要归位,要保持客厅的整洁,而自己有时却懒得不想收拾凌乱的房间;比如:睡前是阅读时间,可是我却常常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而没有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以至于到现在,他的阅读习惯越来越淡;比如,我不准他长时间看手机电视,而我却常常拿着手机处理事情;比如,他惹我生气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的向他吼叫,有时会气愤的打他两下,但是,当他对我也吼叫的时候,对我也回打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不懂得尊重,居然打父母;等等等等
而其实,我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认真的模仿着。有时因为他长时间看手机而训他的时候,他虽然没有顶嘴拒绝,但是会在我玩手机的时候,让我把手机放下,陪他玩,如果我没有立刻放下,他会觉得很烦燥而大声对我说:妈妈,你把手机放下嘛,不要玩手机了。
而当我斥责他不该打妈妈的时候,他或许在心里纳闷,为什么你可以打我,而我不可以打你呢?如果这个时候,我跟他讲道理,他是百分百听不进去的。
这时我会意识到,我真的做的不够好,成熟如我,也无法自律,更何况还是一个不到四岁的小朋友呢?并不是说我对他的要求过于严格,而是,我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来让他学习,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所以,在要求他的同时,先要改变自己,懂得克制,从而做一个自律的人,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个自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