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们知道,他真实地存在过。给予我们生命,深深地爱过我们这个家。他教育陪伴我们成长、成才。
小时候,我刚学写字。父亲就在我耳边念叨:“手离笔尖一寸高······”这个儿歌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了,也不是父亲自己编的,应该是我们学校发的红色练字本上有的。只不过我们从不曾认真读它,更不会在实际写字的时候注意。我们常常是半趴在桌子上,使劲歪着头,看手底下那块很小的地方。写一会儿,脖子也酸了,眼也酸了。
家乡的冬天特别冷,我的手指被冻裂了。父亲就在晚饭后,用铝盆在火上熬上糠给我洗手。水开了,一边沾水,一边搓,还不停地说:“看,全是脏东西。”加了糠的水有一股好闻的香味。油油的,一撩水,糠壳也会弄得满手,热热的,特舒服。后来,父亲特意在炉灶里加了一个水箱,又将厨房隔出一个浴池大小的房间供我们洗澡。这在当时当地可是十分先进的。
父亲是靠修房子、做木工维持我们一家开销的。冬天有几个月不适宜干活,父亲就会在家里休息。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我当时才8、9岁的样子。父亲拉着我的手去送我上学,我很开心。使劲地迈大步子,争取能和父亲的脚印并列。踩在雪地上,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听极了。
寒假里,父亲晚上有时候会给我们在铁炉子里烤几个红薯,有时候会给我们弄几个梨。一家人坐在电视前边吃边聊。这应该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夏天,我们躺在院子里乘凉。吹着晚风,看着星星,偶尔抓几只萤火虫玩,蟋蟀不停地叫,有时候是蝉。父亲这时候还会唱一些革命歌曲给我们听呢!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生活充满了欢乐,艰辛似乎都能被战胜。因为父母都非常年轻,只要他们勤劳、节俭,孩子们努力学习,他们就能撑得下去。炎炎烈日下,我们一家人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地里挥舞着镰刀。劳动让我们快乐,只因丰收的喜悦。到了暑假,清晨会去给豆苗锄草。八九点的太阳就很厉害了,我们兄妹嚷着太热,要回家。父母依旧留在闷热的豆田里继续忙碌。
深秋的早晨特别冷,路边泛黄的草丛上有时会挂着一层霜,白茫茫的。太阳没出来之前,人会冻得直打颤,到了上午又会热得你直冒汗。黄豆成熟的时候豆荚就变成了灰褐色,坚硬得很。若是被扎一下,让人痛得大叫。所以,割豆的时候得戴副线手套才好。太阳太耀眼的时候也不太适合割豆。因为成熟的黄豆用手一握就会蹦一地。捡拾吧,太费劲,不捡拾吧,又太可惜。所以,大家都会起个大早,趁豆子还潮湿的时候就把它们收割完。
其实,我常常觉得,生活在农村特别好。孩子能参与到父母的劳动中,在共同的劳动中获得智慧,还有坚韧的品质。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通畅很多。
从小明白生活的艰辛,成长中遇到生活中的挫折也能理智的处理,成年后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我还记得父亲给我们讲过“十粒米,一条命”的故事。大意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地主去家里收租时,从米袋里拿了一小把米,被地主带人打死了。死后,他们用力掰开孩子的小手,只有十粒米。听了让人觉得很悲惨。
父亲会在我生病时,着急生气训斥我。批评我穿衣服太少,着凉了。也会在我没按时回家吃饭时到学校找我。教训我,不管有什么事也应该先回家吃饭。彼时父亲在2里外的一个村子里给他们修学校。我在中学上学。因为离的近,我在父亲的包工队吃饭。
有一年冬天,学校宿舍没有火。宿舍里有二十几个人,木板铺成的上下大通铺,窗户也很破。父亲有一次去看我,恰巧碰见,就帮我们生了火。可惜我们女孩子都不会弄,没着一天就灭了。
父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我亲眼见他大冬天拉大锯拉到汗流浃背。冬夜里钉钉子做家具,上百个钉子不停地敲一晚上。每个钉子都要准确的敲击十多下。我也见父亲抡大锤砸碎预制板。对着结构紧凑的部分怎样一下又一下地击碎那顽固的钢筋混凝土。他意志坚强,不畏困难。我也见他半夜里坐在灯下画设计图、做给工人发工资的表格、制订各种合同。
父亲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辛劳的一生、奋进的一生。父亲完成了他所有的责任、义务,对子女尽到了抚养、教育的责任。在我的眼里、心里他都是伟大的。尽管他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
父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如他伤痕累累的身体。父亲是个内向的人,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即便亲如女儿,父亲也充满了隐忍。那年,父亲骑摩托车带了一大袋肥料,拐弯时受别的车排挤,摔倒了。右肩膀骨头上突出了一个疙瘩,但因为怕去医院做手术花钱,一直没有看好。那时候,我们兄妹都在上学,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
那年夏天晒麦子,中午我又累又困,倒在沙发上睡觉。父亲蹑手蹑脚起来收麦子。因为他看天色变了。我说没事,你就不能让我睡会吗?听见他悉悉索索一个人在院里拉晒麦子的塑料皮,我心烦意乱地起来帮他。没好气地说:“跟你说没事没事,非要急着收!能下了?”此时,我看到父亲羞赧的表情,好像做错事的孩子。
父亲一生要强。末了得了病,却连一只猫都敢放肆地呆在炉灶上,不听父亲的呵斥,大着胆子试探着瞧着父亲瘦削的脸。
如今想起自己的种种不懂事,懊悔不已。怎么能在父亲面前接电话告诉别人父亲的真实病情呢?真是愚蠢。那是一个女儿该做的事吗?罔顾父亲的感受,是多不应该呀!
从此,我再不提父亲已逝。父亲虽逝,然永在我们心中。任何批评父亲的言论永不应该再提。逝者已矣,你我唯有纪念。人无完人,作为子女总去埋怨父母决不应该。
张素花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