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分析诊治已经成长为一个“巨型产业”的美国社会,有一个玩笑说,从 5 岁到 85 岁的美国人都在接受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
其中,又大约有 4000 万 18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这些数据与现状,使焦虑成为了川普治下的美国最常见的一种现代精神疾病。
而转换到当下的中国社会,我们会因为频发且极不正常的侵害、暴力或医疗安全事件焦虑,因为就业焦虑,因为拖延症焦虑,因为选择困难焦虑……
焦虑,可以说是当代社会最普遍的、一个不算是心理问题的心理问题。
具体来说,它是从一系列的复杂因素发展而来的,包括遗传、脑化学变化、性格和生活中的事件。
患有焦虑症的人,不只是对在公共场合发言感到紧张,对他们而言,焦虑更是一种心理障碍,突出特征为过度担忧,它所引发的恐慌情绪足以干扰日常生活。
很多情况下,我们察觉不到一个人做的事是出于焦虑。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曾专门针对焦虑写过一本《焦虑的意义》。
书中,罗洛·梅质疑了“精神健康就是没有焦虑”的流行观念,他从焦虑的积极意义着手,发现了适切的焦虑与人的活力和创造性成就的内在关联。
而最近,国外一位名为“Psych2Go”的网友,总结了焦虑症患者们的 13 个日常表现,这些情况就发生在非常普通的公共空间、社交场合,发生在职场,发生在你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刻……
你会发现,其中的某些行为你或许也做过,但焦虑其实并不可怕——
如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疾病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大卫·巴洛在他的《焦虑与焦虑失调》一书中所解释的:
焦虑的功能是对潜在的危险情况发出警告,并激发内在的心理机制。这些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进入‘更高级更成熟的功能层面’。
而在进入这个“更高级更成熟”的心理判断层面之前,我们得先了解“焦虑”的症状有什么:
1. 趁人不注意时消失,在任何地方
via:ONE字幕组,如无添加别的图注则下同。
焦虑会在任何场合发作,无论是在杂货店、聚会还是工作状态,焦虑症患者只是需要 15 分钟独处时间来找回自己。
那些不理解焦虑的人,会认为这很不礼貌或者怪异,但这却是他们真正需要做的事。
2. 在别人回复信息期间感到惊慌或紧张
焦虑会使很多事情变得不成比例,无论是发消息给自己的妈妈还是某个特别的人,当对方花费一段时间来回复,他们就开始想,是不是自己说的话有点太奇怪、太无礼或者惹恼了他们?
为什么他们需要这么久?是因为我说的什么话吗?
3. 过度检查事物,尽管有些事已经很完美了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诉你:在交作业之前要仔细检查,但是如果你检查太多次了呢?多到像是你永远也不会把它交上。
焦虑会使它的潜在目标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是作业,还是检查门有没有锁好,Ta会反复检查又检查,有些事已经很完美了,但是焦虑不肯让人放松,除非再多检查一遍…或者两遍。
4. 不参加聚会
焦虑症患者并不反社交,事实上他们想去聚会,无论是否担心人太多或是音乐声太嘈杂,他们只想像其他人一样度过一段快乐的时间。
但是体内的焦虑就是不允许,因为这一点他们躲掉了所有聚会。
5. 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焦虑症患者们经常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提供给他们的机会。甚至会变得害怕失败,而且嘲讽自己。
6. 某些日期会让人感到焦虑,焦虑到整个人都很不好
患有焦虑的人更倾向于记得创伤事件的确切日期,当这些日期到来,这些情绪又一次浮现,使得日常生活变得很困难。
7. 非常频繁地拿起手机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很难只是简单地坐下来等待,看到人们忙于某事而你只是坐在那里,你会感到不安。
因此,你需要拿起你的手机,或者其他什么可以让你瞎忙的东西。
8. 不交新朋友:不留下印象总好过留下一个坏印象
有些人看起来好像不太喜欢结交新朋友,但实际上是他们担心得太多:关于会留给别人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因为害怕,他们会说服自己:不留下印象总好过留下一个坏印象。
结果可能是最终孤身一人,尽管真的很想认识一些新的人。
9. 害怕上学或上班
尽管之前已经做过无数次这些事了,不幸的是,焦虑并不关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已经做过多少次这种事了,它想发作就发作,在上班之前,患有焦虑的人会心跳加速、手掌出汗,感到紧张。
10.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很粘人
他们真的很关心伴侣,由于想知道对方过得怎么样,他们会问很多问题或者发很多消息,显得特别粘人,虽然意图并不坏,只是有点保护欲过度。
11. 临时取消计划,即使是最初做好的计划
对很多人来说,制定计划是困难的,因为在制定计划的时刻,你得有信心并准备好迎接这个世界,而当那天最终到来时,焦虑会突然来袭,计划不得不取消。
12. 在打电话之前,编好并排练将要说的话
焦虑症患者事先准备和排练所有要说的事情,因为害怕犯错或忘记要说什么。
如今,这很适合电话采访,但如果打电话的人只是想和朋友聊天,就很折磨人了。
13. 要求别人给出一些时间独处时,他们并不是要你永远地离开
有时候焦虑症患者需要离开人群,来使自己冷静下来。
因为这一点,患有焦虑的人很难交朋友,他们确实需要独处的时间,但真的很不希望永远地独身一人。
以上种种焦虑情形,似乎也部分地解释了在一些艺术或设计类的视觉场景中,为何北欧或日式的极简主义与性冷淡的设计风格如此备受追捧,或许,我们内在的焦虑和情绪紧张状态,真的是需要外部的实体形式来予以平衡。
日本 Takuro Yamamoto 工作室的设计师在东京设计的一间具有通透露台格局的极简主义住宅
极简主义的建筑外观与内部装修,看起来似乎确有缓解焦虑的效果
如果我们继续参考创立于 1923 年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学家西奥多·阿多诺的观点,从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学到观点来看,我们的焦虑其实也非常地其来有自。
在阿多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自由时间已经完全被无所不在的、名为"文化产业"的娱乐机器所操控。
电影、电视节目、广播、杂志以及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兴社交媒体,都像是被消费所驱动的资本主义工业机制故意设计出来转移我们注意力的,其结果是使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无暇审视自己的心理变化……
阿多诺认为,消费文化和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休闲时间被污染了”
公共新闻塞给我们一堆娱乐八卦和道德故事,同时扰乱我们认识置身其中的“透明监狱”的各种途径;
电影院里外星人入侵和超级英雄的故事大行其道,现实社会里真实的灾难却无人在意;
流行音乐总是不厌其烦地歌唱着爱情,暗示着我们生活的欲望在遇到一个命中注定之人时会得到满足;
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逐渐变得没主见、满头雾水,而且个人生活领域频繁地为荒诞的、令人沮丧的公共事件所打断,直到焦虑成为一种防御性的、缓冲型的心理常态;与此同时,一些与之相对的、柔和的、积极的情感和感受力,比如说,理解、冷静、洞察力、社会群体……却仍然是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