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布置作文,别的小朋友总要拖到交作文的头一天晚上才开始思考和动手,因为仓促,自然也写不好。而列宁却是每次布置完作文后就开始思考,并且很快写出来,然后不断修改。所以,每一次列宁写的作文都是质量最高的。
而在列宁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立即就做的好习惯。他这样的品质,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就。他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他在意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后,就立即开始组织,提前做好了革命的准备。一看到时机成熟,就马上行动,一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列宁是我们都应该崇敬的伟人,而他的做法,也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其实,只要自己愿意,改掉拖拉的毛病也不难,关键是行动,不管难不难,只要是应该做的,那么这一秒想到了,下一秒就应该在做了,中间不要给自己留任何找借口的时间。
南宋大儒朱熹曾说过:“今人做工夫,不肯便下手,皆是要等待。如今日早间有事,午间无事,则午间便可下手,午间有事,晚间便可下手。却须要待明日。今月若尚有数日,必直待后月,今年尚有数月,不做工夫,必曰:今年岁月无几,直须来年。如此,何缘长进!”既然选择了想要做的事,去执行和实施就好了。每当我们有拖拉的念头时,就要立即告诫自己:早一秒做完,就早一秒解脱。通过合理制定目标和任务,配上相应的时间表,严格执行;通过加入任务小组,与人互动和督促,产生紧迫感;通过请人监督,制造压力,变相克服拖拉。不要轻易改变已经定下的、并在执行中的事,不要被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所左右。如果需要改变的话,要谨慎对待,要多思考和琢磨怎么改?要慢,不要急。
成事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决心,缺乏决心会导致拖拉的坏习惯。大部分人都是在犹豫,要么没有想好,要么觉到不够好,拿不出手。而真正成事的人的都是决策果断,从不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干了再说远比拖拉、迟缓、犹豫不决强。干才能有希望,干才能有结果,干才能验证决策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