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军训的时候,就随集体一起参观了潕溪书院。
这是位于学院内部的一所书院,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学院从这里开始,走过义学、书院、蒙馆、师专等不同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为儒学在武陵山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的开智以及社会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书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沧桑的百年历史。门口的古桂树常青,花谢花开;黑瓦上刻满青苔,是五百年兴衰荣辱的见证者;黄永玉先生曾在紫藤树旁慷慨挥笔“藤翁”二字……
置身书院其中,仿佛能亲眼所见昔日湘西学子的风采。入学拜师,白衣飘飘。夏暑冬寒,手持一本经书诵读。他们从山门进入潕溪书院,学有所成后离开书院,走向湘西,最后消失于这个世界。总之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如今把这样的使命和责任交付与我。
原本的书院早已在战乱和天灾中成为断壁残垣,如今的书院,是在天津总兵罗荣光及乡人的资金捐献下,与光绪十八年间修复重建的。距今约130年。现在的书院,已经成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湘西一处兼具人文艺术气质的议事厅。
在以后的岁月里,春藤秋桂接替美景。我既为母校这所书院感到自豪,也决心发掘书院独特的美,保护好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