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历史和未来一样存在未知的可能,考古发掘的不仅仅是文物,还有可以填补历史和文化空洞记载的“物证”。就比如从地底挖出来的兵马俑,就能让人们亲眼看到秦时的辉煌。而有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典故,在历史上也一定有它的出处和对应的事实,而考古也能还原这些知识典故存在的原始面貌。
六十五年前吴县的一次考古发现,就为一个成语典故作出了历史的支撑,在此之前对这个成语的解读只限于“传说”,而这次考古就将“传说”应证为了“确有其事”。在吴县发现的一处一男四女合葬墓,墓主和一妻三妾合葬在一起,这种一妻三妾合葬墓其实并不罕见,古代稍有财势的阶层都有可能按这种规制落葬,所以这个墓的主人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明朝进士。
虽然这个墓的主人并非王侯将相,但这个进士的家族却在当时很兴旺,专家们在这一带连续发掘了数十座古墓,居然都是属于这个家族,看来在古代这里就是他们家族的私家陵园了。可惜的是,在专家发现这里之前早就有打洞的高手光顾过这里了,所以尽管这里是一个墓葬群,考古发现却是平淡得很,几乎没发现什么能让考古队员们欢呼的文物。
同样,在这个进士的妻妾合葬墓中发掘的时候,专家也并未抱太高期望,他们首先开启了主人的墓室,再依次开启合葬妻妾的棺材。虽然在进士和其妻的棺材当中发现了一些金玉器具,但都比较寻常,够不上“珍稀”的等级,最后一具没开启的是编号十四的小妾墓棺,依照古代对小妾地位和陪葬品级较低的经验来说,这个开启后应该也是没啥亮眼的东西了。
打开编号十四的棺材后,专家一下就被一件亮眼的东西吸引了:在这个小妾身上竟然发现有一只“蝉”!这由纯金打造的“蝉”位于小妾的头部位置,应当属于她生前心爱之物,数百年的古墓封存,竟然依旧能金光亮眼。专家试着将这只“蝉”取出,却发现这只“蝉”并非独立的存在,它竟然和一片玉质的树叶连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真正的蝉趴在树叶之上的姿态!
稍事清理再看,专家连呼“鬼斧神工”,只见那玉质的叶子脉络清晰、温润光泽,而金质的“蝉”牢牢地“定”在了这玉叶片上,蝉和叶成为了一个整体的存在。翻转过来又发现在玉质叶片的底部,又连着一个银质的花托,原来这只“蝉”竟然是一个极其工巧的发簪!
不久,专家确认这件玉叶托蝉的金发簪是存世唯一的一件,而它的出土让语言专家们兴奋不已,他们在研究中曾遇到“金枝玉叶”这个成语在古代存在“金知玉叶”的写法,这曾让专家们一头雾水——难道是古人写错了这个“枝”字么?
民间传说这是因为“知”与“枝”谐音才有此写法,那传说中这个“知枝”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此物的出土终于给“金枝玉叶”的传说有了一个应证,金质的蝉儿正是“金知”,因为蝉就是知了,而这个发簪的玉质树叶就是“玉叶”,这件发簪正是基于“金知玉叶”这一传说而设计的!至此专家才彻底解开了“金枝玉叶”的真正渊源:传说是真的!
(文: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