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双十一。
我对这个日子实在是没什么感觉。因为我是一个懒人,懒到实在不愿意购物。
购物绝对是一个费体力的事情,要选品牌、挑质量、比价格。东西买回来以后,还要好好维护;维护得不好就要坏;坏了还得修,修了半天还修不好;修不好就得扔。
你说说吧,这是不是浪费体力的事情。所以我奉行的是“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于是,我的东西都是能用尽用,轻易不更换。十年的浴巾、十五年的杯子,还有破了洞的秋裤。如果不是大宝使劲扔我的旧衣服,现在我的衣柜里还会有我大学时期的文物。
可今年有点不一样。
那几天,除了“国家反诈中心”之类的,打开几乎任何一个商业APP,都能看到各种双十一的宣传,我根本不往心里去。可忽然弹出了一个关于键盘的“双十一大促”,我想起我那个键盘已经用了快两年了。冒出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趁着这个机会换个键盘?鬼使神差地打开购物网站,于是悲剧就开始了。
购物网站就是百宝箱。里头琳琅满目的,什么样子的键盘都有,机械的、薄膜的、静电容的;什么促销都有,返利、优惠劵、惊喜价,一个比一个看起来惊人,算法一个比一个复杂。这看得我兴奋不已。
现在我根本不是在购物,而是在全力挑战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我先热了热身,左边知乎,右边百度,中间淘宝、京东、拼多多。在知乎和百度上找评测,经过这一番折腾,终于有若干选手海选入围。
一看表,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了。热身完成了,现在要开始正式的工作。我要在这若干候选人里开始淘汰赛,只有最终胜出者,才有资格让我掏腰包请回家。于是接着看攻略,挑方案,学习了一堆键盘知识。
又过了一个小时,只剩下三个候选人了,这时候我犯起难来,这三个各有特点,价格也不一样。这时的我,如同猪八戒遇到珍珍、爱爱、莲莲。舍不得那个,放不下这个的。
最后我只能祭出我理工男的绝招,定量分析!拉出一张Excel表格,列出尺寸、键程、价格、舒适度、好评等几十个指标,再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好每项指标的分值和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得出总分。哼哼!难不倒我的!
结果终于出来了。嗯,这下可是真的完蛋了……
他们的总分不相上下。用统计学术语就是,差异不显著。
我瘫软在椅子上,我耗费了整整一个下午,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我太苦恼了,只好点开我的日记本,把我这点忧愁、幽怨和无可奈何记录下来。
写着写着,忽然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脑仁。
我这是在干什么?我在纠结什么?!他们三个到底哪个好,这件事情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我根本不需要这样一件东西。
我现在的键盘刚刚两年,已经和我磨合得很好。虽然很廉价,但是打起字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有时感觉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是直接输出到屏幕上,根本没有感觉自己有任何动作。除了声音大了点,每次写到兴奋之处,噼里啪啦的,不知道的以为家里在放鞭炮。
但是,我为什么要为一个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花上一下午的时间?!
我仔细回想了下,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我只是打开了购物网站而已,后面的事情好像都不受我自己控制,自己好像中了什么黑魔法,立即走火入魔了起来。
我有点害怕,冷静地又想了想。火速关掉了所有网页,立即删除了那个倒霉的Excel表格,同时清空回收站。
我相信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刻在人类基因里的那些东西造成的。
几十万年前,在那个还没有WiFi的年代,人类的祖先还只是猴子。他们想的就是,吃饱肚子和生够孩子。可食物和可交配的对象,总是匮乏的。为了这两个目标,这就得让所有的猴子都开始了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大家都开始追求“更高、更强,更多,更风骚”。
那时候我们不会比较谁的包包比较好,谁的篮球鞋更吊。而是抱怨,"为什么那只臭猴子能够找到这么大一根香蕉"、“为什么那只母猴子能看上那个废材,她是没看到我强壮的肱二头肌吗?”
匮乏了这么多年后,现在终于不那么匮乏了。可对于资源的渴求和竞争的习惯全部保留在我们的DNA里,我们大多数人察觉不到,可有一部分人发现了这个秘密。
进入商品社会以来,一个商家的最渴望的世界,就是所有人无时无刻的买买买。
他们希望家里的孩子天天帮他们打碎家里的花瓶;一阵龙卷风刮走所有姑娘的漂亮衣服;全城突然出现电力故障,烧坏所有人的家用电器。
为了能够卖出更多的东西,人们使出浑身解数,方法不一而同。但人们都相信只要自己的方法对路,哪怕是狗屎都能卖出去个两三斤的。
一开始的方法比较低级。
记得市场营销课上有一个案例,有一家跨国企业为了让自己的牙膏销量能够更多,花大价钱请了很多设计师、工程师、营销专家、心理学家来出主意。专家们提出了各种高科技的方案,而最后采用的方法是,把牙膏口扩大一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牙膏就用得快点。果然销量大幅上升。这个案例在营销学界奉为圭臬。
在我年轻、价值观还不健全的那几年,也对这种方法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想不愧是大企业,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讲究。可现在想来,这么下三滥的招数,怎么还好意思说出来?这跟直接从人们的口袋里偷钱有什么区别?
估计是因为吃相实在难看,这种风气没有持续多久。但是东西还是要持续地卖出去的,于是商家们开始在人类的DNA里探索了起来。最后发现两句话最管用:
“大家都有了,你还没有吗?”此话一出,大家就集体疯狂了。
“大家都有了,但你值得更好的!”大家还得继续疯狂。
如果再加上“限量”、“特供”、“仅此一天”这样的词,那大家就要高潮了。
可这样还不是不彻底,毕竟谁家买东西都有够的时候,总不能三天换个电视,五天换套房,一个月换个媳妇儿吧。于是商家开始创造各种概念了,让你明明白白地知道,你买的根本不是东西,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伟大的意义。
比如:“女人可以没有丈夫,但是必须有一个XXX口红。”
“男人可以卖血、卖肾,但怎么可以不让女儿过一个体面的生日?”
最让我惊慌的是这么一句,“爱她,就要给她一个XX”。我一直以为,爱她,就要给她一个孩子。看来还是我肤浅了……
不仅需要有意义的商品,还需要有意义的黄道吉日。中外的各种法定节日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各种好日子就被发掘和发明出来。七夕节,父亲节,母亲节,女神节,以及各种颜色的情人节依次出了场。
既然光棍节来了,那估计老光棍节,小光棍节,老冰棍节,离我们也不会远。按这个趋势,我估计王母娘娘的寿辰,愚公移山顺利竣工,猪八戒正式入住高老庄等日子,很快会成为我们欢庆的节日。于是乎,我们的每天都是节日。我们小时候盼望的情形,终于要实现了。
经过商家的一番艰苦卓绝的操作,终于帮大家发掘出了不少人生的意义。吃个披萨是意义,喝杯奶茶也有意义。商场里头更不用说了,那地方是意义的丛林。只要你消费,就能发现无数的意义。
根本不需要什么得道高僧的指点,人们靠着买东西就能得到意义,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开悟了。真是可喜可贺、方便快捷。
自从有了移动互联网,商家马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们则被插上了科技的飞刀。他们把我们的位置、联系人、短信等等大数据统统拿来,通过各种算法把这些数据细嚼慢咽了(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了你的消费弱点。他们把你最喜欢的东西,以最合适的价格,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然后定点清除一个个钱包,直到吃干榨尽为止。
可消费这件事情,光有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口袋里的银子做支持。可普通人的口袋总是浅了点。花着花着也就只能消停下来。商家见此情形,只能捶胸顿足,哀鸿遍野。
这时候,另一支部队摸了上来,商家们远远望去,大喜。是他们!花呗、信用卡,以及各种贷。他们揣着白花花的银子赶来增援。商家们备受鼓舞,继续高举“买买买”的大旗,向消费者掩杀过去。
各种“贷”们总是在想方设法提醒你各种生活的美好,远方的雪山、碧蓝的大海、托斯卡纳的田园风光和百老汇的舞步。他们只告诉你一件事,只要借钱,现在就可以拥有一切。可他们偏偏忘了提醒你另一件事,借钱要还的。
当人们被他们鼓舞,大肆买买买,享受今日美好的时光。可等到一天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就无一例外被送去了法庭,这时候的各种“贷”们,无辜地把两手一摊:“是那帮借钱的穷鬼先动的手。”
我相信,总有一个人和我一样,为了一件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总有一个人会懊悔已经买了这么多自己完全不需要的东西;总有一个人拿着一米多长的账单在一旁懵逼。他们会懊悔自己的行为,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自己。
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错误,除了他们自己的努力外,还有些聪明人在一旁悄悄地煽风点火。
这么干居然不犯法?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