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登录简书,看到粉丝已经有1660人,一个晚上涨了50人。从上周二突然“开挂”算起,一周时间增粉1600人。在此之前,我已苦苦写了三周,只得到了60个人的关注。
刚开始发现粉丝上涨,以为是自己哪篇文章写得好,获得了读者的青睐,还在暗自欣喜。后来发现即使没有文章更新,甚至阅读量也没有增长,粉丝数还是蹭蹭上涨,就感到有些诚惶诚恐。请教两个专题的主编,原来是简书手机APP新增了推荐作者和一键关注功能,我幸运地被推荐了。
至于为什么被选中推荐,据说可能是被某个专题推荐,也可能是达到了某些基本条件,被系统随机选中。具体为何到现在也没明白,也不再费心去想。还是如那位主编说的:“安心写好文章就是,简书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回想一下,加入简书一个月来,还真是一直努力在写。到目前,发布文章18篇,总共31000多字;再加上私密文章,总数能达到4万多字。平均每天1500字,与大神们相比不算多,但考虑到每天写材料、改材料也得几千、上万字,也算已尽了全力。虽然没做到日更,可也实现了隔日更的目标。
简书新的推荐机制让自己从中受益,提前实现了预想一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可突然得到这么多关注,也让自己感到无形的压力。因为自己无以回报,还写不出精彩的文章。
到目前,一共获得200多个喜欢,还比不上大神们随随便便的一篇。即使抛却这个功利的标准,也的确还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
这些年写机关材料,习惯了“受命”而作,领导给出题目,一般还能在规定时间完成;遇到紧急任务,也能在繁杂的材料中摆布穿插,很快找到一个四平八稳的结构;至于文通字顺,言简意赅,好象也不是问题。
听上去,自己应该蛮会写文章的。但注册简书下笔去写,才发现写“八股”多年,自己已中了太深的“毒”。
习惯了在框架内作文,现在没有了边界,一时也难以放飞想象。虽然刻意改变,仍然难以消除材料的痕迹。结构上还没有走出“首先、其次、再是、最后”的定式。几篇散文,也有着明显雕琢的匠气,难以挥洒自如。
一位外国哲人说过: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是一种病。我倒不觉得这是一种病,只是自己没有了飞翔的能力。
材料对语言的要求是准确鲜明、通俗易懂,句式语气讲究四平八稳、不疾不徐,意思表达要求明明白白,不留想象的空间。这么多年,写作中没用到过描写,修辞限于排比。领导讲话能写得铿锵有力、通晓明白,自由写作的语言就缺少了节奏感、画面感,但据说这些才是“爆文神器”。
每每看到槽值、别山举水等简书大神们灵动的思维、新颖的结构、细腻的文笔,只能叹为观止。
更可怕的是思想的僵化和学习能力的退化。一直在体制内“舒服”地呆着,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赶上知识迭代大潮的尾巴,阅读了大神们提升认知的文章,句句直戳痛点。以前真是活得太“舒服”了,读书都是消遣,提笔想写点干货,才发现肚子里真的没货。要拼快速输入和输出,学习能力和精力怎能和年轻人相比?
一时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不知写作之路通向何方。看看写过的18篇文章,散见于散文、上班这点事儿、谈写作、想法、影视、教育、乡土故事、今夜日记、社会热点、婚姻育儿,自己都要笑了。
也仗着多少有些文字功底,每篇文章看上去大差不差,除一篇全军覆没外,其余文章都能被两个以上专题收录;还有五六篇文章上了首页。
虽然主编们如此厚爱,但文章阅读量和点赞数仍然上不去。自己也知道,是因为文章确实谈不上精彩,离“爆文”的标准差得更远。
突然这么多人关注,并没有助长我的野心。反而更怕写不出好文章,辜负了简书的厚爱。粉丝再多,如果没有阅读量,也只是屏幕上的一个数字。只有精彩的文章,才能真正建立起和粉丝的联系。
“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梦想和野心,就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这句话现在正适合于我。当觉得才情还当不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更应该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努力写出精彩的作品。唯有这样,才能不负自己,不负简书,不辜负每一个关注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