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看多了琼瑶阿姨的剧,所以提到《诗经》就不自主想说说和琼瑶阿姨有关的东西。不难发现琼瑶阿姨喜欢《诗经》,而且很喜欢,否则怎会有《在水一方》的美词,又哪里会有“琼瑶”这个笔名?
说起诗经卫风,孔子在论语·卫灵公说到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对这类文字是非常鄙视的。反倒是现在,细细品读卫风的文字,会觉得更吸引人,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对于男欢女爱,孔子大概是不通情理的。
我们看这篇《木瓜》,讲的就是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诗,描写了两个相互倾慕的男女互送礼物以表达情意的事。去翻阅资料,你会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很多版本。我自己更愿意把这首诗当成一首情诗,诗句那么美,不谈爱,不说情,总是有些小小的缺憾。至于,有些人把它理解为爱国诗,谏言诗,我不赞同。国风的一个主题就是爱情的恋歌,所以这首诗还是要在字里行间去理解。我个人觉得,有些时候我们给古代一部作品后人的思想太多了。对很多古代文学的理解往往就像司马迁的《史记》是司马迁主观的产物,而不是历史的结晶。也许,古人创作作品,仅仅是表现当时的心情,并无他意,只是后人把情感扩大化了。所以,就像这首《木瓜》,我更愿意理解为恋歌,让人们仍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而不是上升到政治,失去特有的美感。
全诗用木瓜,木桃,木李三种瓜果作为一方的赠予物,又用琼琚,琼瑶,琼玖三种美石作为信物。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男女之间纯洁无瑕的爱恋。这种感情是单纯的,单纯的像美石,给人无限遐想,三种瓜果,似乎在这里已成为圣果,寓意着生活的幸福圆满。诗的最后用“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直抒胸臆,在那个时代,能有如此直白的表述大概只有郑声能够做到了吧。
在句式上,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摆脱了诗经传统的格式,突破了四字句,才用五言的形式,这样写能够更好的配合音乐的演奏。除此之外,本诗还延续了一贯重章叠句的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
另外,为什么孔子对这首诗不满,我想的一点是等级的差异。因为男女双方的地位,家境应该是不对等的,所谓门不当,户不对。所以破坏礼的行为,孔子很反感。我们暂且把木瓜,木李,木桃理解为一种价值不能与美石相比的东西。但是,双方欣然接受,跨越了阶级,不论你是多富有,又或者他仅仅住个茅草屋,依旧不能阻挡恋爱的火苗在两个人心中燃烧。这种观念,这种行为在当时那个时代都是不为人所耻的,更别说孔子,这样一心恢复周礼的圣贤。可是,不得不说,这首恋歌是一种进步,并且随着时代地变迁它的影响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到了现在,我们更呼唤这种爱情。
先秦文学能够保留到现在,说明它还是有很深的社会价值,我们当下还是需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去更好的生活。诗经作为现实主义的起源,一点都不假,从时间上如此,从影响上,也是如此。在当下之所以有凤凰男这一类人,不正是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吗?适龄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不也因为门第观念相比于过去反而更深了,所以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如果我们的社会允许如果热恋中的人儿,能够做到木瓜中男女主人公这样,大概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
最后,对于诗经的发掘,我的理解冰山一角,谈到诗经,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现代人反思。希望能够做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