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冯友兰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冯友兰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1)精其选,
(2)解其言,
(3)知其意,
(4)明其理。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要精读的,
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
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
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
1、“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2、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
什么叫读书到家了?
我们可以用书上的知识来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用自己的腿走路,只要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我的得到
书有好坏之分,要选好书来读。
要知道怎么读,选择精读、泛读还是翻阅,看自己的需求。
书,就是为我们服务的,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懂得选择格外重要。阅读时,不妨把自己是当作书的“皇帝”,选择好书来伺候自己,没有你想要的内容,分分钟把它打入冷宫,再挑选更好更有用的书来伺候即可。如此一想,读书实在是一件快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