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老幼皆知,耳熟能详。每次提及意识中总会闪现种种经典场景,并对此津津乐道。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场即二十八岁,但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时年六十三岁。我们以此推算出刘备应该生于延熹四年(161)。黄巾军农民起义爆发(184)之时,刘备理应二十四岁。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虚报刘备的年龄?
其一,假设年龄偏大,能够体现出刘备的多年蹉跎而不得志,一种文学艺术加工。
其二,是在为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做出合理性地铺垫。
正史上虽然并没有关羽的生年记载,但元代学者胡琦考察推断关羽大概生于延熹二年(159)。
近人钱静方着《小说丛考》有言,康熙十七年,解州守王朱旦在古井中发掘出关羽的墓碑,上刻生卒甲子甚详。书中引王朱旦《关侯祖墓碑记》载,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庚子六月二十四日。
而且现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的《前将军关壮缪侯祖墓碑铭》也有相同的记载。其他如崇祯二年立于石盘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乾隆二十一年编修的《关帝志》皆言关羽生于延熹三年。
如此可见,关羽应是比刘备年长。如果不虚报年龄,刘备「贩履织席」的形象设定恐有些许瑕疵,内部逻辑无法自洽。
但如果回归真实历史,又《先主传》载,刘备「好交结豪侠」。作为宗室身份尊崇,被关羽认做兄长,在今人看来应是顺理成章。
然则真实历史亦非如此,所有的「顺理成章」皆是被后世小说、影视中刘备「贩履织席」的形象误导所产生的臆想而已。
刘备祖父刘雄尝举孝廉,并官至东郡范令。参《秦汉官制史稿》载,所谓察举孝廉,为岁举,即郡国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人才,并有人数的限定。
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则以郡国人口为执行标准。
参《后汉书·丁鸿传》载,‘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两岁一人;不满三十万,三岁一人……’
后永元十三年(101)诏云,‘幽、并、凉州,户口率少……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一下,三岁举一人。’
而刘备祖父能够被举孝廉,不仅代表了个人能力,更加反映出家族在当地的势力。
故即使后来因刘备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但其宗族在当地依旧拥有一定的声望与影响。而且刘氏宗族在涿县支脉众多,参《汉书·王子侯表》只中山靖王一脉,即有六支安家在涿县。
换个角度,刘备如果没有一定财帛,只靠宗室身份如何「交结豪侠」?
又《先主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亦皆是些富贵之家方可涉及的领域。又载,‘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如果刘备始终在「贩履织席」的生存中挣扎,张世平、苏双因何而「赠与金财」,只凭刘备「垂手下膝,顾自见其」吗?!
故由此推测,所谓「贩履织席」应属于刘备儿时的短暂经历,绝非如小说那般,持续至黄巾起义爆发。
参《三国志·张飞传》中载,“张飞涿郡人也,少于关羽俱事先主。”
恰与《先主传》中刘备「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之载相合,即张飞作为本地人,在少年时已是慕名而归附刘备。
古代世家豪族,招收护卫家兵再为正常不过,相信诸多宗室,亦在作相同之事,只是目的稍有不同,抑或被历史埋藏而已。
刘备身为宗室,又有财帛相辅,招聚徒众并不稀奇。
又《三国志·关羽传》中载,“关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武臣’之义)。”
关羽当时地境遇更为窘迫,被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至涿县归附刘备,求得刘备庇护,已是救命之恩。既然如此,刘备又何需通过结义笼络人心。
且当时门阀等级森严,刘备身为宗室,与异姓结拜兄弟,不仅宗法不容,亦会被士人所诟病。而诸史之中亦从未出现有关「桃园结义」的只字片语……
参《关羽传》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恩若兄弟」即恩宠仿若兄弟。
徐州失守关羽被擒,后关羽离曹营奔刘备时曾言,“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也。”因此时刘备已官至左将军,故关羽尊呼「刘将军」。
而「誓以共死」之言着实与后世的结拜之义相近,故而民间逐步衍生出结拜之故事。
又《张飞传》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也只是交代了关羽年长张飞数岁,故张飞将其视为兄长,甚至未提及刘备。但这也只是对年长者的尊重而已。
此类表述在《三国志》中很常见……如《先主传》中即有「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之载。
关羽身亡之后,魏国君臣探讨刘备是否会为关羽复仇而伐吴时,刘晔曾言「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即在当时世人的眼中,刘备与关羽的关系是「恩犹父子」,即是君臣如父子之情义。
可见,「桃园结义」不过子虚乌有,其中之「桃园」应是出自晋陶潜 《桃花源记》中之桃源,期许世外桃源之象。
而「桃园结义」故事起于民间,最早成型于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载于建安虞氏书坊刊刻的《三国志平话》,现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是民间经过近千年的不断孕育,并通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而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