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八月间,因缘巧合,我辗转认识了我的师父,夏崇容道长。那时候师父在杭州,我在陕西家中,与师父在QQ聊天,相谈甚欢,闲谈之余,我去师父空间看他的文章,师父的文章肆意洒脱,妙语连珠,激昂之时,如雷霆霹雳,振聋发聩;淡然之时,又如古井无波,深远幽静,读罢让我顿觉五体投地。通过聊天和观看师父的文章,也大致了解了师父的经历与胸襟,甚为感慨,当时作了首诗给他:
夙心不改二十年 ,玄门浪子酒中仙。
行来南北皆过客 , 今在西湖钱塘边。
(师父当时出家已有二十余载,于华山入道,曾独自在林海雪原修行,后挂单于杭州玉皇山福星观,故有南北之说。山上可同时观赏到西湖和钱塘江景色,应诗中最后一句,玄门浪子乃因师父素来洒脱不羁,故友人谓之玄门浪子,又因好酒,称之酒仙。)
师父读了很高兴,说:“小丫头,没看出来啊,是不是想拜我为师?”,我笑答:“对啊,那你愿不愿意收我?”,师父说:“收啊,这么好的苗子怎么会不收呢”!于是我们师徒的缘分就结下了。
后来十月底去了杭州看师父,见面如旧,似是许久不见的亲人重逢,毫无生疏。师父说,缘分到了,自然会遇见。
反复读师父的诗文,看到了他年少时的嫉恶如仇,看到了他在岁月中的磨砺蜕变,看到了他沉淀以后的洒脱从容。岁月打磨了他,也馈赠了他。
自从束发逍遥去,满山诗句惹秋风。
这两天读苏东坡传,发现东坡先生原是眉州人,早上给学生讲《为学》,作者彭端淑也是眉州人,其实我师父也是眉山的,原来眉州自古多俊秀!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里说到,四川居民远在宋代就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持自治的精神,他们像偏远地区的居民一样,保持着一些古老的风俗文化,又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好学之风勃然兴起。眉州人自古有“难治”之称,此地居民不同于教养落后之地,士绅之家,皆置法律之书,不以精通法律条文为非。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才孕育出了这些风流洒脱的才子文人,让眉州这个地方流传千古。另外眉山靠近乐山大佛,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在佛光笼罩之下,也许人的心性更加澄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愿这片土地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