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做形式大于意义的事情
我们日更简书,日更小红书,或者是每天开直播,写文章,做计划的意义是什么?是督促我们自身更好的去做事,去成长。但是有多少人,在“日更”“打卡”的过程,忘记了自己做这件事的初心,逐渐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后面只为了一个次数的敷衍?
我自己坚持日更过头条号,微头条;日更过2次简书,每次都是到50+天;之后还有日更公众号,日更小红书……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感觉自己很伟大,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时间精力不足,自己的创作力也更不上,开始凑字数,再后来索性断更……
我曾经很羡慕那些能“每天一本书”还输出读书笔记的高质量作者,当然也见过毫无内涵和成长可言的日更达人。也曾质疑过自己不够努力,或者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总之,那些一直在坚持的日更,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
现在的我,读书写作,坚持输出,只是频次上真的很难做到日更。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留给我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无法改变现实,只能自己学着取舍,并和自己和解,认知到自己的真实现状,接受自己。
在周岭《认知觉醒》这本书里,看到一个观点:反思的目的是改变,而不是形式的完美。对于我也很有启发,和我当下在做的,认知也是一致的。“日更”“每日计划”“每日反思”,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偶尔缺失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去,继续行动就是了!用触动去改变自己,拒绝形式大于意义!
二、周岭《认知觉醒》原文摘抄 P252
一是不要被形式所缚。比如很多人以为每日反思必须要一天不落,以致偶尔中断就会气馁放弃。其实“每日”只是提醒我们要持续行动,偶尔中断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反思的关键词先记录下来,等有空了再整理。如果某天真的一点感触都没有,那不写也没有关系。另外也有一些人过于注重形式,用写正文的方式去写反思,以致消耗太多精力,丧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