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仔细观察了族族2年后,我大致清楚了他的先天气质。是的,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慢热、观察型的孩子。
更小的时候,他会因为一家四口来我家玩而感到局促、害怕,既而在我怀里抱紧我并大哭起来。但随着我在他耳边轻轻介绍他们是谁,慢慢他才缓和下来,开始愉快地玩耍。
带他去别人家玩,也是不肯去的,要挣扎着不进门,或者哼哼唧唧地说着“不要去,不要去”。这时我们绝对不生气,接纳他这样的行为,深刻地懂得这是他的处事风格,对于陌生的、不熟悉的人和事他都需要时间和链接来缓冲,所以我会以他喜欢的东西先入手,或者他曾经熟悉的东西入手,比如“你不是很喜欢看工地上的吊机吗?弟弟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耶!”“你还记得吗?小七弟弟家有一个很大的鱼缸,里面养了很多奇特的鱼,我们还可以看大鱼吃小鱼呢!”基本上这样一导入,他的紧张和排斥就降低了许多,可以把他领进门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能一下子就进入状态,开心地玩耍,他仍然很拘谨,一般会站在那里不动,我继续找寻他喜欢的或熟悉的东西,让他找到可以放松的媒介,慢慢适应环境之后,他就可以去探索其它的了!
他喜欢沙、也爱玩水,但是每次带他去玩沙踩水,他都是蜷起脚来,不肯下地,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我给他脱掉袜子,让他一点一点接触沙子或水,告诉他刚踩上去的感觉,再拿着一些道具(玩沙工具或小石头,他喜欢在水中扔石头,或者将树叶随波逐流)带领他玩,渐渐地他适应了,就很乐意、很开心地玩耍下去了。到最后都是不肯离开,但是下一次再玩,这些步骤又要重新再走一遍。不过,现在预热时间越来越少了。
对于家里的新事物,他是看我们玩、演示,接下来才会自己去尝试,8月6号傍晚,我带了一个手推飞碟陪族族出去溜达。我玩了好几次后,教他来玩,但他就是不肯自己尝试,一直说着“妈妈飞,妈妈飞!”心想:怎么这么不肯尝试新鲜事物呢?依赖心怎么这么强呢?推都推不开。当时,我有懊恼、有烦躁,还生出一股气愤与无奈。但我深知这就是他的个性,虽然与我心目中的孩子不一致,但也改变不了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事实。如果我一味地去纠正他,把他往我期待的方向拽去,可能就会产生冲突,破坏亲子关系,进而让他更惧怕新事物新环境。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他的无为,我继续飞几下再带他去别处玩。到了晚上,哥哥又拿出它来玩,哥哥把它推进了蚊帐里,族族看到它在蚊帐里飞来飞去,高兴地大叫。在哥哥飞了几圈以后,他突然有了自己要玩的想法。我就耐心教他怎么飞,他尝试了几次,发现自己也能控制这个飞碟,很开心很兴奋,就更加愿意尝试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推进器”和“飞碟”装进杆子里,这可很考验精细动作和专注力哦!我在一旁陪着他,开心着他的开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10分钟、20分钟、40分钟……他就这样开心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快深夜10点半了,但我不忍心打扰他,快乐地陪伴他!
去美吉姆上早教课,更是花了很长时间来适应!第一次去上体验课,虽然中途也有不配合、不参与的环节,但基本上是很开心地参与了全过程。考虑到欢动课可以锻炼并提高他薄弱的运动能力,他在课程中也很开心,就很迅速地给他报了课。谁知第二次再来,离中心还很远的地方,他看到了美吉姆的大门,就抱紧了我不肯去。真正到了门口,他就哭着不肯进去,即使进去了也是哼哼唧唧地不肯进教室。好不容易引导他进了教室,上课的时候他很不配合,要么挂在我身上,要么远远地逃离活动区,要么只是在一边旁观,真正能够参与的活动很少。就这个样子上课,过了很长时间,有时会好一点的,但遇上回趟老家或者生个病什么的,又会像以前一样排斥上课。美吉姆的老师大多建议我多带他来这里玩,让他多适应适应。但那时仍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坚持。我也问过别的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大概的情况我都摸清了。来一场自问自答吧!
自问:为什么他第一次上课就挺喜欢的呢?
自答:就像我们第一次尝试吃柠檬,太酸太不喜欢了,以后都绝对不会再去吃。或者有人第一次吃榴莲,很不喜欢,但后来几次再尝试,吃着吃着,觉得还不错,渐渐地爱上吃榴莲了。
自问:为什么他会不喜欢那个场景呢?
自答: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感觉运动阶段,他是用他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在体验那个场域。也许他触觉灵敏,看到那些陌生的老师、同学、家长,他感觉自己的空间很窄小,有点压抑,感觉到不舒服。也许老师不停地说话,普通话、英语,还有陌生的音乐,其他人发出的各种声音也然后他有点烦躁。甚至那个教室里木头、地毯、球类等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他感到不舒服。……反正他总能找到待不下的理由。
深深地看到他的内心,我对他就更加理解了。下次再遇到他不参与不合作,我就默默地陪着他。但是,我也必须带领他适应这里,因为今后有更多的陌生环境需要他勇敢去面对。因此,那两周里,我每周带他去美吉姆上两次课。进美吉姆虽然不情愿,但还不会大哭大闹,可是进了教室,就大哭起来。我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抱着他,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干扰。但是绝对不带他出教室门,开始他会哭得很很大声、很伤心,我温柔一点、抱紧他一点。渐渐地,声音变小了一些,我找他感兴趣的话题跟他聊天。到最后,他就基本不哭了,我就引导他去玩他感兴趣的。从大哭到停止不哭,开始是15分钟左右,再7、8分钟左右,然后3分钟左右,渐渐地不会哭了。就2、3周时间,他很快就适应环境了。后来,由于我有点忙,没空带他去上课,就由二姨妈陪着他,上课的表现甚至比我带他还更好呢!可能是少了对我这个重要他人的依赖吧,然后他就学着独立了一些!
但是,族族并不是因此上课都很好、很配合,他仍然有些环节不参与,他喜欢站在一旁观看、观察,或者玩他自己的。确实,我发现他不是那种一刻不停地上蹿下跳的调皮娃,他便文静一些,他的学习认知不是都要通过动作来获得,他是观察者、思考者,他默默地观察着自己感兴趣的,经过心理的一番洗礼,不知不觉他就习得了。比如,手抓杆子吊在半空中、双脚勾起来,之前我还教他练习,可是都没有啥用。可能在美吉姆的课上看了几次其他小朋友做动作,突然有一天他就自己会做了。还有小区老年人的走路健身器材,他也是看了许多次别人在那里走呀走的,突然有一天他居然能自己扶着站上去并走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作为妈妈,我需要做的就是发现他的与众不同、发现他的天赋潜能,找到适合他的教学方法,协助他激发潜能、释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