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阿宗”后的康家经历了什么?
“一部戏拍十几年,不可想象。”
一看到这张大合照,相信许多广东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不知不觉,这部剧已经播出19年,剧中的康天庥也从当年的小屁孩,长大成今天的新郎了。
然而,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他婚礼敬茶的照片里,二嫂旁边的那个空位……
是的,剧组在用他们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位已故的二哥(康祈宗)深深的悼念。
1,阿宗离开的13年
原来开过五金店,后来转行开汝好茶餐厅(一家人餐厅)做老板,初中毕业,能说会道,有些狡猾世故,和康伯一样小气。他为人精明,能说会道,脑子灵活,主意多。
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会被这个滑稽小气,能说会道的二哥给逗得前仰后合,阿宗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欢声笑语,更是一代人的陪伴和回忆。凭借着这部剧,郭昶以幽默搞笑的形象迅速走红,被大众熟知。
然而,命运有时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意外”。
郭昶在2003年体检时被查出患上胃癌,但他一直带病坚持演艺工作。2006年6月14日中午在广东省中医院病逝,享年50岁。
无奈康家痛失“阿宗”,沉重的现实让剧组和观众们悲痛不已。至今为止,阿宗已经离开我们整整有13年了。
2,红极一时的《外来媳妇本地郎》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一部情景喜剧,描述了广州老城区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喜剧故事。
《外来媳妇本地郎》从2000年11月4日开播,目前,《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播出三千多集,成为中国播出时间最长、集数最多的“长寿剧”。
这部剧当年到底有多火?看看最火时候的劲爆收视率就知道了!
每到吃饭时候,家家户户就会打开珠江频道开始看《外来媳妇本地郎》,大人老人和小孩齐刷刷地坐在一起看,直到看完才去做别的事情。
记得当时连上初中小学的小朋友也会时不时模仿剧中的“李彩娇”讲上几句“砍砍砍砍砍砍砍……”和 “五只化骨龙”,这部剧的梗可谓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了。
你没看错,刘涛当年在里面饰演的是三嫂“幸子”的角色,至今她时不时还会在微博为剧组送上最好的祝福和问候,可谓是不忘初心!当年的幸子,出众的外表和演技也是获得了大家喜爱和认可的!
这部剧还有一首脍炙人口超级接地气的主题曲,当年也是无人不晓,在广东随便撞上个路人都会哼上几句,至今听到这首片头曲依然能够激起心中的童年浪花!可谓是终生洗脑神曲!
3,广东本土电视剧的没落
虽然这部剧红极一时,但这部剧似乎也没能逃过“盛极必衰”这四个字的魔咒。这些年来,《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热度似乎慢慢淡出观众的视野,再也没能再创昔日辉煌,取而代之的是萎靡不振的收视率。
尽管这部剧加入了许多新鲜的演员面孔,不断丰富每一集的故事情节,变换拍摄的场地,在珠江频道高频率地重播,甚至进军荔枝网,优酷和B站这些活跃的在线网络平台,但似乎依然没能扭转这一惨淡的局面。
许多观众纷纷表示,自从“阿宗”不在了之后就感觉没那么好看了。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有时又好像不仅是怎么回事。一部曾经火遍岭南的电视剧,难道仅仅会因为一位演员的去世而从此走向衰落吗?
究其背后的原因,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 他们的离开,是我们逝去的青春童年
不可否认的是,剧中灵魂人物的离去,对该剧的人气确实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康祈宗被认为是最具有广州特色的市井人物形象,幽默搞笑的表演也早已深入人心,他的离去,意味着康家四兄弟“光宗耀祖”从此不再缺了一个,一家人不再整整齐齐,使得剧情也少了许多昔日的温情和欢乐。
许多人没有想到,刘涛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竟然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她在里面扮演康家的三媳妇“幸子”。刘涛出色的外貌和演技也赢得了一票观众的喜爱。只可惜不久后的她接了《还珠格格3》的戏份,再也没法兼顾这边的角色,剧情只好改写成幸子和阿耀无法一起到日本生活,最终两人分道扬镳。小编还记得,他们分手转身的那一刻,虽然小时候不懂为什么会哭,如今知道了。除了他们的分手,还有“我”与幸子的分手。
同样还有随着剧情的发展,转行离开的演员,还有去世已故的“赵处长”,“梁伯”等演员。他们的离开像是在告诉我们,这部剧就是我们逝去的青春童年。
· 时代的发展,竞争中只有不进则退
再看今日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依然坚持的观众看的是情怀,但收到更多的是质疑无感与恶评满满。
剧情空洞化现象十分严重,也许是换了编剧的一点缘故,许多观众吐槽明明很容易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非要绕一个大圈子,大费周章地大做文章,有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可能甚至难以发生的事情轻而易举就成真了。不得不让人觉得其中的逻辑性难以说服观众,甚至有些悬空和浮夸。
与此同时,该剧还尝试引入不少新的角色。但这些角色的引入过于生硬,无法很好地融入原剧中。新引入的人设往往没有专门的剧情讲述他的过去和背景,加上新一代演员的塑料演技,让人无法记住这些“外来人口”,也是该剧人气递减的重要原因。
以下角色,你认识几个?
与现在许多综艺电视节目相似,该剧后期引入了大量的植入广告,除了在电视屏幕四周贴满广告之外,剧情也被强行的植入广告,过多生硬的广告使得观看感迅速下降。加上近年来剧中的主要角色也接替了不少代言,每天反复循环播放的广告让许多年轻一代无法忍受,印象也是一落千丈。
与此相似的还有的南方TVS的《七十二家房客》。
较早的《七十二家房客》是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讽刺喜剧故事片,由王为一执导,文觉非、谭玉真等主演,于1963年上映。
该片根据上海市大公滑稽剧团同名舞台剧改编,讲述了解放前,住在广州市一幢破旧大院里的72家穷苦房客,与流氓恶霸屋主炳根夫妇斗志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新版的《七十二家房客》起初播出之际,也曾像《外来媳妇本地郎》一样获得比较高的人气,但随着几百集的连续季度播放下来,这部本土喜剧也逃不过陷入尬演和毫无逻辑的剧情的境地……
4,衰落的背后,是港粤与内地实力的较量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粤港地区优势的逐渐褪去。越来越多的资本不再单一地倾向这里,而是改去投资更多内地的契机。
就像如今的TVB也没有了过去的光环一样,香港电影电视剧与过去相比,热度与远远不及内地爆红的各种新剧和综艺。许多香港明星也纷纷到内地拍戏参加综艺真人秀,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就连粤语的普及性,也在普通话的一次次推广中慢慢退化,越来越多的广东小朋友不会说粤语,他们也不再看TVB和广东的电视节目长大。
5,精良的制作,才是收视率不变的是真理
十年前,珠江台依靠《外来媳妇本地郎》和《粤韵风华》这一黄金招牌在周末的收视率风生水起,十年后的周末依旧是这两档节目依旧没有任何变化。许多观众表示早已厌烦,纷纷转台观 看内地的大型综艺节目。
不得不承认,随着新媒体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和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不仅仅是广东的电视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电视台,也依靠着循环播放广告,播放抗日神剧和各种家庭伦理剧来艰难维持。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天守在电视前面观看节目,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手机网络和在线平台的视频娱乐。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人们也拥有更多选择娱乐的方式,这些现象更是拉低电视收视率的原因。
如今许多卫视着手于制作各种大型相亲,真人秀,竞赛等综艺节目,与观众随时互动的同时,不断创新改革。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结合了当下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矛盾,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时代在发展,靠吃老本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状了。情怀总有一天会被消磨精光。唯有不断地响应观众的需求,改革创新,真正地了解观众需要,制作出精良的剧情才能使这块招牌继续发光。
这些电视剧都有一些特点,紧紧地结合当下社会矛盾问题,抓住人内心世界最为敏感的部分。在制作方面,人物设定,造型场景,剧情逻辑方面也是经得住推敲和品味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入木三分,将角色演绎得呼之欲出。这样精良的电视剧,观众怎会不买单。
守护我们的电视剧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导演陆晓光曾这样说道:
我们希望就是做老百姓看的,他喜欢。我对这部的感情肯定是很深的,十几年你想想看,十六年十七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都在同一部戏里面,一部戏拍十几年,不可想象。
在今年播出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其中一集,剧组终于以剧情的方式在剧内公布了阿宗的离去。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依然怀念你的身影,也是这部剧给观众最好的交代,阿宗在13年后终于能够 “回家了”。
写在最后:
虽然这部剧在今天遭遇到重重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外来媳妇本地郎》给我们曾经带来的那些欢声笑语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们早已先入为主地认为把康家的所有演员就是一家人,康家上下的生活也是我们广东人的生活。他们陪伴我们走过那些与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的时光,十几年来风风雨雨,多少演员的已故和离去,这些主演们依然用他们的热情始终守护着这部广东本土电视剧,这不是随便哪个演员能够做到的。康家还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中国的“入世”,学英语热,世界杯热潮,毒大米,三聚氰胺事件,偷沙井盖,亚健康问题等等,用他们的正能量陪伴每一个广东人走过那些艰难又幸福的岁月。我们相信,对于他们来说,康家早已是他们的家,也是我们理想中的温暖的家。
想学习粤语和了解广东故事的小伙伴,可以搜索与头像同名的微信号,免费学习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