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上海世外小学砍人事件背后的冷思考
今早6:00起床,天气依然是艳阳高照,只是天空中漂浮的云不再像是昨日棉花糖一般顽皮的四处游荡,而是多了一层淡淡的灰色。打开手机发现微信圈里的一篇标题为“6月28日晚的浦北路”的文章,刚读到第二行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和压抑。内容如下:晚上九点,我到浦北路靠近桂林西街的地方看了一下。这里是6月28日中午上海砍杀小学生事件的案发地......
看完原文,脑子都是懵得,甚至有点怀疑内容的真实性。难道是炒作,是为了点击率?但是微信里图文并茂的文章已经容不得你去怀疑或者是质疑文章的真实性。是的,血淋淋的现实已经给出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答案——据通报,该男子来沪生活无着报复社会持刀伤人,嫌疑人持菜刀砍伤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长,随后被当场控制。目前,2名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另2人无生命危险!
当我把微信文章转发后,居住上海的同学很快在微信圈里给我留言说:上海很少有这种恶性事件,世外家长几乎代表了上海最高经济实力和素质。境外班更是,这些孩子都是不参加中国高考,高中毕业直接去哈佛牛津等藤校。这些孩子的一年平均课外培训班费用50万上下,几乎娘胎里生出来就开始培养的,否则根本跟不上学校内的课程,家长呕心沥血可见一斑,伤痛更是难以想象......
此刻,我想说的是2018年的6月是带着伤痛的黑色记忆。请允许我脑补一个依然散发着余温的新闻——甘肃庆阳女生跳楼事件。6月20日晚上7点半,19岁的李一一(化名)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还有无限可能的人生。在她坐在8楼狭小平台上的那4个多小时里,她面对的不仅仅是那延续几年的噩梦,还有那些叫喧着让她赶紧跳的群众。
多么痛的领悟! 这些无辜的小生命转眼消失了,在某个节点之前,他们和我们一样正享受着阳光的明亮和空气的清新,如今却已是阴阳两隔。是世间的凉薄,还是世间的丑陋和残忍,谁能告诉我答案......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我想: 如果,那一刻没有冷漠叫嚣的围观者,也许女孩子会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吧;如果那一刻,上海浦北路上的犯罪嫌疑人对生命多一点敬畏心,也许这些无辜的儿童就会幸免于难吧。如果......可是生命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而在这些漠视生命,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背后却是我们教育的缺失,生命价值观的缺失。
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有人抱怨学校教育不得力,有人反思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追本溯源离不开教育,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很早就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论点。这些观点无一例外的说明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青少年接受外来的东西。而如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是本末倒置,主要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应试能力,或对书本知识存量知识的接受能力,家长也是如此,从上学择校,各种培训班的跟风,到学区房的安置;从国内到国外,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忽略了教育之本首先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堵的满满的,似乎找不到出口,很想大声的喊上几嗓子。我不敢想失去孩子的家长内心有多痛,也不敢想躺在医院的孩子和妈妈内心有多伤,只愿两个可爱的宝贝在天堂里依然一起背着小书包上学放学。
最后,我想用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吧,以此悼念上海世外小学无辜遇难的两个孩子。
《丧钟为谁而鸣》
约翰·堂恩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甲,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都得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