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漫画家几米在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里描述: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
请爱我原来的样子,
疼我原来的样子,
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
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
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我们往往会说他家命好,摊上了一个好孩子,没家长功劳;而看到自己孩子优秀时,我们又常常沾沾自喜,是自己教育有方。
也许这是人性中的排他性吧!别人的好是运气,自己的好是实力,当然并非如此。因为无论孩子或是父母,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引导,青春期更是如此。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真的是一门学问,每个家长都要面对,做不好时往往是相爱相杀。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是不可控的,作为一个妈妈有没有能力把控沟通,让这段岁月朝着可控方向发展呢?
现在儿子已经大学在读了,我们平稳的通过了青春期这座桥,通过和儿子的相处之道,我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青春期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是最好的方法。
01
儿子从初一开始就和一个女孩关系特别好,和我们也从不回避,我们还讨论过女孩有哪些优点,为什么会吸引他。我和儿子说优良的品德值得每个人学习,不管那个人是谁,但是不要轻易破坏它。
我每次带孩子出门旅游,买纪念品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通常要买两份,一份送给一个男生,他的死党;另一份会送给他喜欢的女孩。
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她也不过是儿子的同学而已,淡化性别,没有大惊小怪。反而是儿子会主动和我们讲这个女孩的闪光点,我从来不取笑他。
时间久了,孩子慢慢的将这种萌动的感情一点点升华,变成互相激励学习的动力,两人一同放学回家,一直到高中毕业,他们都是良性发展,没有因为感情问题影响到互相的学习。
孩子在身心快速发育过程,对异性萌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说明孩子是一个正常人。从教多年,我非常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是内心的悸动非常美好的情愫而已,是非常纯真的情感。
千万不要过度关心孩子的情感,推波助澜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使一些孩子初衷偏离了原来的方向,置学习于不顾,陷入早恋的泥潭。
最好的做法是,淡化处理孩子的情感,适度引导,使之成为孩子刻苦学习里一份美好的调剂。
02
小学毕业时儿子不满12岁,因为初中学校离家远,儿子暑假学会了骑自行车。从上初中开始,就自己骑车上学,直到高中毕业,风里来雨里去,我们从来没有接送过一次。
无论什么天气,他都坚持自己搞定,不需要接送。用他的话说,这点风雨算不了什么。
读高中以来,一家人外出旅行都是儿子做攻略,设计行程路线,负责买票定酒店。出行时儿子和老爸一起负重,我永远是轻装上阵,他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手提肩背,说这些重活不需要我这个女生,是他们男生的事。
高中时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更是如此,班级里大大小事务,儿子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从不让班主任操心,尤其是放月末假的时候,他永远是最后一个离班。
如今儿子自己去哪里我都非常的放心,因为我知道他有能力安排好自己事情,完全不需要依赖他人。如果作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巨婴,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
03
参加儿子家长会,在给家长的一封信里,儿子这样写到:亲爱的老妈,我觉得很幸运做您的儿子。因为好多同学都羡慕有你这么开明的老妈。无论什么事情,你都会相信我的能力,而且让我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从不打击,让我很是感动。同学最烦老妈的唠叨,我却不用如此折磨,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碎碎念。
高二暑假,和另一位妈妈一起陪孩子们出游天津,我和儿子事先约定,我只是陪同,只是负责安全监护,其他的事情他自己完成,可以征求我的意见,但我不会干涉决定。
一路上我们母子合作愉快,而另一对母子每一天都是互相黑着脸。娇小的妈妈趔趔趄趄提两个大包,孩子熟视无睹,自己轻装上阵;妈妈一件事都要和孩子说N多遍,不停的叮嘱,每一次都是孩子烦的不行,甚至俩人互不说话。
沟通重在效果,而不是次数,如果一次阐述明白,千万不要如祥林嫂一般反复重复。天津回来后我问儿子:“你觉得老妈这几天表现怎么样,你满意吗?”儿子高兴的说:“老妈你棒极了!”我补充到,“因为我儿子也非常优秀啊!”
和孩子沟通时,不要使用重要事情说三遍的方式,这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想要效果好,从拒绝碎碎念开始。
04
儿子在初高中期间,有两次情绪波动特别大。一次是在初二,有一次孩子放学回来,气急败坏,问什么也不说,用拳头直砸墙。后来了解到是数学老师冤枉他了,数学老师还不让解释。另一次是在高二,孩子对班主任的处事方式不太认同,回家和我们大讲特讲老师缺少人情味,对后入班的同学缺少关怀还特别苛刻。
儿子的性格其实是比较温和的,如果不是自己受委屈以及替同学打抱不平,他不会这样。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维护老师的威严,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就说数学老师还有班主任如何负责,是为他们好等等,我们这样做孩子反而越来越生气,越愤懑不平,说我也没想怎么样,就是特别想说说而已。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孩子只是想宣泄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并没有想怎么样。后来我就通过其他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再分析事情的原因,他和老师的出发点等等。经过这样处理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适度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05
做孩子的朋友,说的简单,但是落到实处是不容易的。作为父母我们太想给予了,恨不得孩子全方位都在自己的监控之下,模糊了亲子的边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想一味的逃离。
这里借鉴一位朋友的经历。有一位警察朋友,女儿读高一,孩子妈妈是一位护士,繁忙工作之余不放松对孩子学习的管理,每一天都是为孩子全方位的服务。但是,娘俩经常大战,朋友时不时地要充当裁判员,要站队,家里气氛经常是压抑的很。
记得一次,因为女孩写作业时偷看小说,被妈妈发现了,怒不可遏的妈妈把手机直接给摔坏了,孩子的对抗情绪达到了极点,此后几天不言不语,也拒绝去上学。有一晚孩子说胃疼的厉害,送到医院,爸爸再三询问才知道孩子吃了十片安眠药,并说没下了决心,才没吃那么多……后来通过心理医生的慢慢疏导才好转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让人无比的后怕,有时候父母的言行真的就像刀子一样伤人而不自知,如果爱变成了一个牢笼,被囚禁的人还能有快乐吗?适度保留孩子的独立的空间和领地,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06
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身份如何,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分析对孩子身心影响,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修正,这样才能更好和孩子进行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共同成长,也应该是家长的一种幸福必修课。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