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果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都没用,那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信不少患者家属都有这么个困惑:药吃了一波又一波,心理咨询也到处做了不少,该反省的反省,该做的也都做了,可孩子为啥就是好不起来呢?到底是他自己不想好,还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

说实话,相比于抑郁患者,患者的家属其实更加煎熬。这份煎熬不是源于生活的艰辛,而是永远看不到希望,一家人再也感受不到快乐,生活一天比一天糟糕,甚至有的还被那些三流砖家给忽悠了,把患者的抑郁归咎于自己的过错,给原本就沉重的情绪再徒增一份深深的愧疚。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讲,想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问题所在,其次要用对方法,那么,药物治疗跟心理咨询到底是没找准问题,还是方法错误?本文将一一分析,并探讨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方式,文章内容较长,请耐心看完。

注:本文仅讨论心因性抑郁症,如果是因为遗传等存在基因缺陷致郁的,那么科学用药才是唯一的出路。

既然是心因性,那么抑郁的根源就是心理问题,目前医学界关于抑郁症的病理研究还不够深入,所有的抗抑郁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病情恶化,而不是治疗,并且它对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的,正如医生告诉你的那样,药物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换句话说,光吃药是好不了的

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吃药并不能解决患者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心理上的障碍就会一直存在,那么躯体上的症状自然也不会缓解,就只能靠药来维持了。如果有哪个医生告诉你抑郁症只要吃药就能好起来,那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而关于药物的副作用,例如因长期服药给患者造成的身体亚健康、思维能力下降、对情感麻木等等,这些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但实际上,药物的最大副作用其实是在心理层面。

特别是对于一些自身与外界间的矛盾可能并不尖锐的患者,本来只需要家人多一些陪伴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就可以自愈的,结果你好心办坏事,直接给他上了一道枷锁,哪怕药物跟他百分之百的匹配,但这总会时刻提醒他自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而想撤药又无力承受那可怕的撤药反应,那他的心理症状应该是很难得到减轻的吧?

另一方面,药物还会促使患者的家属产生认知上的偏差。

心因性抑郁症的治疗,应该是以心理干预为主、抗郁药物为辅,但由于医生向患者家属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即“抑郁症必须按时吃药”,这会潜移默化地让某些家属以为抑郁症只要吃药就能慢慢好起来,再加上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也确实是各种不靠谱,所以很容易会让家属忽略掉心理上的干预,这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渐渐地家属不再关注患者心理上的问题,也就不会想着去探究并消除患者抑郁的根源,最后就导致了患者一直都处于病态之中,并导致了家属跟患者之间的互不理解。

虽然但是,药该吃还得吃,并且必须谨遵医嘱,因为抗郁药物是目前唯一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情绪爆发期的手段,只不过认知影响决策,决策影响结果,如果患者迟迟不见好转,那么作为家属最好先审视一下自己,看是否真的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别只顾着喂药,那是在耽误他。

那么,心理咨询到底能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千个咨询师就有一千个说服或反驳你的理由,学心理的好处就是不管什么都能给你圆回来,并且圆得你心服口服(千万不要怀疑这一点),所以咱们不去谈论那些太具体的内容,仅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出发(即找准问题和用对方法),看看心理咨询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

1.心理咨询师主观上是否有意愿调查患者抑郁的根源?

无论哪个流派,心理咨询都是通过掌握患者的人格特征,从而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思维来引导患者,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改造。

而人格特征,咨询师只需要通过对话以及一些特定提问就能获取,不一定非得去研究患者的具体经历,就好比你感冒了去看医生,医生只需要了解你的症状就能开药,他并不需要知道你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感冒(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意思表达清晰)。

所以主观上,咨询师对患者的具体经历(即抑郁根源)其实是不关注的,毕竟这不是他们的工作方向,而且他们既没有义务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帮助患者解决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微妙的医患关系也会时刻影响着咨询师们的这种倾向。来看一段常见的心理咨询对话:

患者:有时候我会怨恨我爸妈,因为他们工作总是很忙,经常不着家,回家也不搭理我,我觉得很孤单。

咨询师:嗯,你觉得你爸妈疏忽你了,对你关心不够,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没能安慰你,在你孤单的时候也没有陪伴你,这让你感觉很难过。

患者:是的,我有心事,想找人倾诉都找不着人,就很懊恼。

咨询师:听起来身边关心你的人并不多,你想找人交流都找不着人。

患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有没有尝试过找朋友倾诉呢?

患者:有,我找过同学,但效果不怎么理想。

咨询师:嗯,这种事情找同学确实不好倾诉。

患者:老师,那您能不能给我些指导,告诉我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困扰?

咨询师:嗯...可以的,但是你希望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

患者:我希望能跟爸妈坦诚一些,我不喜欢做太多的作业,我现在的状态也不适合写太多的作业,我希望他们多关心下我。

咨询师:嗯,好像这种方式挺适合的,你知道这么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乍一看,咨询师的这种西式腔调貌似很专业很绅士,可实际上从头到尾全是昂贵的废话,并且处处都透着一股讨好的味儿。

讨好客户是一种很本能的业务行为,这个不管在哪行哪业都普遍存在,我之所以要把它拎出来说,是因为心理咨询是极少的一类没有具体业务完成标准的行业,这意味着咨询师只需要讨好患者就能让业务得以持续,并且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走向负责。

没错,心理咨询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性价比,而是它不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保障。

如果患者走不出抑郁,那肯定是因为患者没有领悟咨询师的道理。如果患者领悟了咨询师的道理但还是走不出抑郁,那肯定就是患者的家属出了问题。如果患者的家属也作出了改变,那肯定就是环境的问题了,环境的问题如果没办法改变,那就是无解了,这跟我咨询师有啥关系.......

心理咨询的最大矛盾就在于其如此之高端,动辄几百几千块一个小时,可却又那么地无用,起码不敢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承诺必须帮助患者走出抑郁(很多甚至连合同都不敢签),当然了,这很大程度也是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但问题在于,如果不用担责,那还有谁会真正去替客户解决问题呢?还有谁愿意花大力气去解决客户的难题呢?

看到这里,某些利益相关的朋友估计坐不住了:还讨好呢,你不知道心理咨询本身就是强调共情的吗?而且每一位咨询师的流派、风格等都不同,怎么能这么一概而论呢?

是的,理想状态下确实有可能,但在我国,早前心理咨询资质的获取近乎没有门槛,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未完善,各种披着专业外衣的陪聊大量涌入市场,整个咨询行业鱼龙混杂乌烟瘴气,嘴甜的能忽悠的会营销的就涝死,而那些正派反而旱到要出去兼职,在这种氛围下,有哪个正经的咨询师能把握好共情与讨好之间的界线?谁不是会拼命去讨好,再尽其所能地去薅?反正又不用担责。

特别是那些什么家庭问题专家,又什么青少年心理顾问之类的,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忽悠!你甭管他们在海报上标榜一年帮助多少患者,又总共有过多少的咨询时长,更别管他们那些自创的什么学什么派,你只要问一句,敢不敢以合同的形式来承诺必须治愈患者,保证秒怂!这帮人通常在借着家长对孩子的爱大肆敛财的同时,还将患者家属带偏了方向,活生生地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另外,绝大多数职业咨询师的工作流程都是有套路的(越专业套路就越标准),存在套路,那就必定存在秩序维护,这种秩序维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尽量不要去问及患者的具体经历,因为心理上怎么绕都能绕得明白,但现实问题就很考验相关的能力与经验,类似这样的举措才能保证咨询过程的可控;二是尽量将患者往套路或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引导,以便于施展自己的经验或提前做好的功课,这样才能保证其所谓的咨询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师总喜欢强调患者与他们的匹配度的原因之一)。

本身就没有意愿去过问,再加上这种主观引导的消极方式,除了会让患者抑郁的根源藏得更深之外,我想不出还有其它的可能。

2.心理咨询师客观上是否有能力调查患者抑郁的根源?

看到这里,相信同样会有人按捺不住:根源就真的这么重要吗?就像感冒,只要把症状治好就行了,管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重不重要,咱直接上案例吧。

案例1:

小雪曾是一名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在8岁的时候被隔壁的大哥哥骗去帮他手淫,没过多久,她又被那个大哥哥的父亲骗到家里强奸了,这种糟糕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她10岁。

那年小雪的父母从外地回家,虽然小雪不敢将这些告诉父母,但小小村子根本藏不住秘密,可父母不仅没有找老王的麻烦,反而还告诫小雪,让她别怨恨大人。

两年后,在小雪12岁那年,小雪的母亲因为无法忍受父亲的毒打,悍然离家。同年,小雪的舅舅可怜小雪,就干脆把她接进了县里,供她吃住,供她读书,就这样,小雪在相对温暖的舅舅家度过了初中。

那是在高一的上学期,小雪突然晕倒在教室,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案例2:

小华是一名在读高中生,母亲独自经营着一家饭馆,而父亲是一名包工头,一家子谈不上有多优越,但比下肯定是很富足的。

这种生活放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小华妈也是一名建筑工人,由于工地常年拖欠工资,小华妈被迫转行干起了早起贪黑的卖菜生意,而小华爸为了生计又不得不远赴外地打工,一家人常年聚少离多,所以小华从小就特别心疼父母,他希望能快点长大挣钱孝顺父母,所以在学习上特别刻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小华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他被家人寄予厚望,被班主任委以班长,时常会受到老师及长辈们的当众褒奖。

可惜到了高二的下学期,小华的成绩就开始直线下降,眼看着小华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小华妈赶紧带他去看了医生,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

像这样的案例,一般咨询师肯定认为小雪是因为童年的经历,脆弱的心灵受到无法承受的打击,并形成了刻骨铭心的阴影,加上父不爱母不疼的,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恐惧,等等。

而小华呢,明显是学习压力过大,在小小的年纪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巨大压力,可他的父母却只顾工作,对他不够关心,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爱和陪伴......我编不下去了,反正类似这种情况,患者的家属大概率是要背锅的。

但是,真相果真如此么?

不,小雪并没有被那些侵犯她的坏人打败,她眼中的世界也并不是灰色的。

相反,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残缺,使得她比别人要更加地憧憬美好,每次入睡前,她都总会想象与白马王子的邂逅,那是她在每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光。

在想象中,白马王子是嫉恶如仇的,总在她危难时挺身而出,而后用他宽厚的肩膀给她依靠,用他那温柔的声音向她许诺,说要守护她的一生。

靠着这份对未来的憧憬,小雪每天都活得特别有劲儿,生活上她很积极,学习上她很刻苦,为了能够遇见美好,她相信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终于,就在小雪踏入高中校园的那天,校园里真的出现了那位白马王子,那是一位比她高一年级的学长,她对他一见钟情。而由于小雪持续多年的幻想经历,无形中早已助长了她的自信,她觉得学长对她应该也是一见钟情。

虽然小雪由于内心里的自卑而始终不敢主动接近那位学长,但从那天起,她的幻想对象就变成了学长,而幻想的情节也从暴力的英雄救美转向了浪漫的花前月下,当然了,那也必须得发生在英雄救美之后。

在小雪心里,学长可比那位陪伴了她多年的白马王子要好多了,白马王子只有体贴和浪漫,而那位学长是那么地白净、帅气,打篮球的时候是那么地迷人。

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小雪无意间听到了那位学长跟另一个女生在身后偷偷议论她,说她长得好丑。

那一个丑字有如晴天霹雳,一瞬间羞耻、荒唐、悲伤、绝望,几乎所有的不好都纷纷涌入了小雪的心头,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宿舍,头一回发现宿友们的穿扮是那么地美丽时尚,而自己却宛如一只丑小鸭,再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像特别刻苦却也不曾出众过,而相比她们,自己还是残缺的,也正是在那一天夜里,无论她如何努力,却再也想象不起曾经的那位白马王子的模样,那份支撑了她多年的精神支柱在漫长的黑夜中无声倒塌......

至于小华,他也并非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是因为懦弱。

小华家的家教并不严,甚至没有家教可言,因为父母每天都在为了生计奔波,不过小华懂得父母的艰辛,所以他一直都以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份高标准反应到生活中,就是不太合群。

他总认为别人出去玩耍是在浪费生命,认为别人不用心上课是在辜负父母,他瞧不起那些整天刷抖音玩王者的人,他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少年能禁得住美好事物的诱惑,小华也不例外。

那是五一长假的第一天,长期的紧张学习状态在迎来了停歇之后,不免令小华感到身心疲惫,再加上父母都在外边工作,家里有些冷清,一时无聊,也是一时兴起,小华便带着一丝丝羞耻下载了王者荣耀。

可这游戏不玩还好,玩起来就很上头,就这样,小华在紧张刺激的游戏快感中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假期的前六天。

眼看着假期就快要结束,可自己却整整荒废了这么多天的时光,小华心头的焦虑猛然暴增,他一气之下便卸载了游戏。但由于完美主义,平时浪费一分钟他都会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可这回直接是浪费了6天的时间,他容易不得这种巨大的瑕疵,他开始自我否定,他内心里极度挫败,尽管他很努力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发现怎么也看不进书了。

好在完美主义的人也都善于逃避,在回到学校后,他很快就找回了状态,并努力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但人就是这样的,当他的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的兴趣需求又总是会重新走强(俗称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周后,小华不仅忘掉了游戏给他带来的煎熬,反而还因为尝过了甜头,时常会怀念打游戏时的快乐,会陷入制霸游戏的幻想之中。

终于在一个周末,小华禁不住诱惑又下载了游戏,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属于那种可以天天打游戏的人,所以他对待游戏会比一般人更加珍惜、更投入,所以这回又是稀里糊涂地玩了一整天。

那一夜,小华不出所料地彻夜难眠,可最要命的并不是极度挫败和自我否定,而是他的内心动摇了:如果我不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该有多好,那样我就可以天天打游戏了。

祸不单行,第二天老师发了试卷,小华发现自己的成绩已经掉出了全班前五,班主任的眼神里好像没有了对他的爱戴,而同学们好像都在谈论他,说他其实并不优秀,他恍然间发现自己这几周表面上很认真学习,可心却一直都遨游在游戏里...

那天夜里,小华心很乱头很痛,辗转难眠。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连接多天的失眠令小华精力急剧下降,他总在坚强与懦弱间艰难徘徊,但最终都选择了懦弱(用打游戏来逃避学习),而每一次选择了懦弱,都会在无形中加重他的完美主义,极度的完美主义间接催生了他的拖延症,拖延症又指数级地助长了他学习上的压力,并且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自我修正,再加上同学们似有若无的议论,以及老师和家长们的不理解,最终,小华彻底崩溃了,他认定自己就是个废人......

你会发现,若是不搞清楚患者的抑郁根源,就无法准确梳理出患者抑郁的整个心路历程,也就无法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针对性地去一一解决,那么所有一切背离了真相的努力就都只是隔靴搔痒罢了。这种隔靴搔痒就会导致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该做的好像都做了,钱也花了不少,可患者还是反反复复甚至愈演愈烈,所以你说它重不重要吧。

同时你也会发现,每个患者的抑郁都是有具体原因的,而那些通常都是不可告人的。

小雪可以承认自己那段糟糕的经历,可以承认自己很差很丑,而小华也可以承认自己贪玩游戏,承认自己并不优秀,但是,你想让小雪承认她是个幻想狂,想让小华承认他是个懦弱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想让他们把内心里最卑微的一面呈现在你面前,这就相当于让他们脱光衣服在大街上漫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我想请问,心理咨询师如何才能做到说服一个人到大街上裸奔?是靠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

ps:说到动之以情,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只要咨询师跟患者建立了亲密关系,患者就会将心底的秘密分享给咨询师,但实际上,陌生人叫你去裸奔和你朋友叫你去裸奔,其实都是裸奔,没有区别。

关于患者的抑郁根源,有以下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患者幼年的经历肯定是致郁的原因之一,但它不太可能会起到主导作用,能让一个人从正常转变到抑郁,这中间必定存在某些关键性的事件,否则他早就抑郁了,也不用等到今天。

第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患者都不太可能会把抑郁的真实原因告诉你,如果他已经告诉你了,但他还是没能走出抑郁,那说明他给你的答案大概率是假的。

第三,你很难通过类似心理咨询等聊天谈话的方式来获得答案,因为你越靠近真相,患者的防御就只会越强,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答案都太过主观,不能被认定为真相。

因此,心理咨询鉴于其较短的服务时长(无法做到大量调查)、注重对话的服务形式(过于主观的调查方式)、过度信仰决定论(总拿患者以前的创伤说事)、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患者深知说出了真相也没用)以及需要维护秩序的属性(引导患者走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就注定了它是很难找出患者抑郁的根源的,那么何谈治疗?

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毕竟世界上优秀敬业的咨询师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他们凭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丰富的咨询经验,即使患者不愿说,他们也能猜出个大概吧?

是的,职业咨询师对人性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但是,自患者抑郁的转折性事件到求助心理咨询之间通常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多次转移,并从单一演化成了多样(这也是为什么连家属也不太关注患者的抑郁根源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真的就只能靠蒙了,因为从患者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万种可能。

那么,心理咨询师能否在不考虑患者的抑郁根源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他们的方式来治愈患者呢?

上边有提到过,心理咨询的本质是思想改造,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确实不需要调查患者的抑郁根源,只需要改造患者的思想就可以一步到位了。

但是,想要实现思想改造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求患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对客观事物的共情能力,用咨询师们的话来讲,就是患者的人格水平必须得在线。再说直白一点,就是患者必须要听得进咨询师的建议,否则咨询一万年都没用。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患者正是因为人格上有所缺陷才最终导致了抑郁,而且他们一般都带着自负的属性,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缺乏经历,思维也还未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较为局限,你指望他们能完全听进咨询师所讲的道理,这显然不太现实。

当然了,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咨询师的水平,优秀的咨询师从来不会跟你硬讲道理,他们思维缜密善于观察,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醍醐灌顶感悟颇深,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

并不会怎样,这只会引出另一个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难题,古人把它称作“知行不能合一”,而当代网友管它叫作“道理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

即使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懂得却总是做不到的事情。往小,例如总说要去锻炼身体,可直到跑步机变成了晾衣架,内心里也没有一丝波澜;往大,例如明知道对家人要耐心一些,可总是会忍不住吼他们,尽管事后又很后悔,但下一次通常只会吼得更大声。

除了极少数人格水平较高的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往往都是受其主观想法驱动的,是很难被客观道理限制的,而这种“懂得”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抑郁症患者看来,少说得有一光年。

因此你会发现,无论哪个流派的心理咨询,无论他们采用何种方式,最终都是将患者引向了接纳,接纳无力改变的自己,接纳无法逃离的现实。

接着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清楚患者的抑郁根源没关系 ,咱可以直接进行思想改造。思想改造行不通也没关系,咱可以选择接纳。要实在接纳不了呢?没关系,咱可以接纳无法接纳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如果还是不行,那你只能多交点钱了,咱多安排几个疗程,先让我带着你去修行成长...

咱也不能否认,有些事情确实不容易做到,很多现实问题也确实是很难被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接纳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患者正是因为做不到接纳才导致的抑郁,结果你却要让他以接纳的方式走出抑郁,这看似很合逻辑,实则跟上边提到的人格水平一样,都是一道伪命题,并且最终还是会回到“知行不能合一”的问题上来,而任何让患者难以接受或接受后难以做到的建议,最终都只会单方面地加重患者的内耗,有些得不偿失(所以大家在选择咨询师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因为有些心里没点逼数的咨询师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抑郁的本质,是在于自身与外界间的矛盾,咱只要别去正面硬刚,学会包容和接纳,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心理咨询的局限所在。

心理咨询确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咨询师也是一种很高尚的职业,但心理咨询这种方式确实不太适合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至少它无法起到主导作用。其实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供需关系分析也能证明这一点: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改善心理、促进成长,它针对的是心理问题大于现实诉求的积极人群,而抑郁患者则属于现实诉求大于心理问题的消极人群。

再提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抑郁患者不知道自己抑郁吗?

他们知道自己抑郁,他们既明白抑郁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严重影响,他们也懂得应该如何走出抑郁,他们其实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出抑郁,可为什么偏偏就是走不出来呢?

当你仔细琢磨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心理咨询对于抑郁患者,就像是在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标题,抑郁症到底有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看到这里,相信有的朋友再次按捺不住了:你说心理咨询没用,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走出了抑郁呢?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不过这个问题咱们可以再扩大一些,比如:同样用了药或同样做了心理咨询(甚至是同一个咨询师),为什么有的患者能走出抑郁,有的却不能?而有的患者既没用药也不做心理咨询,可他们为什么又能走出了抑郁?这些个体间的差异到底差在哪儿?

让我们先从头再捋一捋。

抑郁的本质是自身与外界的矛盾,而矛盾是对立的关系,这意味着要么改变自身,要么就得改变外界,任何的解决方案都无法绕开这一矛盾,就像心理咨询所强调的接纳就属于改变自身的范畴。

正如上边所分析的,想以常规的方式让患者改变自身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最终都会来到“道理都懂但做不到”的问题上来。而想要改变外界,这个难度跟成本似乎都太高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是落了个“过得还行”,指望去改变现实也不太现实。

当然了,咱们也可以折中一下,可以选择逃离当前的环境,例如搬家。

但是,类似搬家的方式,一方面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依旧是不太现实,另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心里的那道坎儿其实并不会随着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某些因校园霸凌而致郁的患者,你给他换一百所学校,甚至让他休学在家供着,他的心理障碍也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改变,对他而言,除非那些霸凌他的坏人死了,彻彻底底地从世界上消失了,否则他的心结永远不会解开。

很显然,我们不可能为了治愈患者而去伤害别人,很多在患者看来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对我们局外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

但是,假如我们以某种方式去欺骗患者,让他以为伤害他的那些坏人已经恶有恶报了,那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

没错,我们虽然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我们可以把他骗醒:即在难以改变患者自身也无法改变客观外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制造一些假象来影响患者,让患者真真切切地感知到客观外界发生了变化,那么他对外界的主观认知就会改变,当认知发生了改变,那么他就会自发地调整思维与行为,慢慢地就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例如有的人从来都不信神,如果你想通过洗脑的方式让他去相信,这会是非常困难的,你就算花一辈子去给他洗脑,他也不可能认为神真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例如精心给他设计一场“神迹”,让他真真切切地感知到神的存在,那么他的世界观就会在顷刻间发生改变,往后你就是拿刀架着他脖子也阻挡不了他去拜神。

现在让我们回到上边的问题:除了极少数基因差异的情况外,患者们的个体差异,会不会是出于各自不同的经历?

例如有的患者听进了咨询师的建议,因而主动去经历了一些正确的经历;例如有的患者没听进建议甚至不做咨询,但由于他的自救心比较强,所以他能够去经历那些正确的经历;例如有的患者既不听咨询师的建议又完全没有自救心,所以他整天躺在床上根本没有机会去经历那些正确的经历,等等(药物同理)。

实际上,无论心理疏导还是药物治疗,其本质都只是一种助人自助,是通过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或躯体症状,让患者得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从而在生活中慢慢去经历并成长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没错,正是靠患者自己去经历。但是,患者们的经历往往又是惯性且不可预测的,这意味着治疗过程通常会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漫长过程且无法保证其治疗效果,那么在这种方式之下,抑郁症的治疗就仿佛变成了一场赌博,你不知道患者什么时候能好,你也不知道患者什么时候会复发,而你的金钱、时间、精力以及患者的人生却还得一直往里搭,这种压力很容易就会把整个家庭给压垮。

那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现实世界迟迟都没有给予那些仍未走出抑郁的患者那份本该经历的经历,那是不是可以由我们为他创造?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准确找到患者抑郁的根源并梳理出他抑郁的整个心路历程,然后精心设计一系列事件让他去经历,当他的认知得到修正之后,那么他的很多主观需求就会重新被唤醒,例如自我证明、被需要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再精心设计更多的事件来满足他的需求,同时附带修复他所缺失的一些社会属性,那么他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就会随着这些需求的满足而逐渐消失,而他的活力则会同步增加,除非他的脑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否则走出抑郁将指日可待!

当然了,这只是众多设想中的一种,因为患者们抑郁的原因及过程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看来)这些事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二是不能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例如有的机构会组织抑郁患者参加各种线下活动,这种“经历”形式就好比让你去给那个不信神的人洗脑,其效果是一样的,如果说心理咨询师像是陪聊,那么这类活动组织则像是陪玩(仅是调侃,没有恶意)。

这种为患者创造经历的方案,当然也属于让患者改变自身的范畴,但它既不要求患者主动去改变,同时也不寻求改变现实环境,这样不仅能把难度和成本都降到最低,而且效果还立竿见影。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案称之为“事件策划”。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方案呢?

1.真相调查:在实施策划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患者的抑郁根源,就像男人怕虚女人怕丑,总得先搞清楚患者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否则所有的努力照样也只是隔靴搔痒,这也是为什么本文通篇都在强调抑郁根源的原因。

2.全面评估:经过长时间的内耗,患者的心理障碍往往已经演变成了各种事实上的行为障碍,这将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已经不是简单地策划一两起事件就能解决的。因此在找到患者的抑郁根源后,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做全面评估,把他的需修正项和你对他的期待都列出来,既然要改变他,那就不能太将就。

3.人格分析:考虑到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希望患者始终按照我们设计好的路线去走,起码不能出现太大偏差,那么就得对他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这对于事件策划及预案制定都至关重要。

4.事件策划:人之所以要吃饭是因为饥饿,人之所以要睡觉是因为犯困,人之所以要工作是为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有意识的行为都是靠需求来驱动的。理论上讲,只要我们能影响一个人的需求就能影响他的思维或行为,而只要能影响他的思维或行为,那么我们就有把握能将他引导向任何的一个方向,这便是事件策划的基本操作逻辑。(关于这点,有不懂的可以直接问我)

5.严格保密:本方案的所有操作都必须百分之百对患者保密。

看完这几条内容,有的朋友肯定觉得很崩溃,因为每个环节看上去都特别复杂,并且对于策划者的例如事件调查能力、心理学相关、逻辑思维能力、设计与统筹能力等都要求极高。

是的,这类方案确实不像是普通个人能做得了的,必须得有一个专业且专注的团队,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完成。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最了解并且最关心患者的莫过于他的家人,如果家属们愿意投入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一家人有商有量共同发力,那么操作这样的方案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所说的事件其实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具体事件,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没必要把它想得过于复杂,再加上患者本人也是在很努力地自救,也许你只需要给他扔去一根稻草。

关于这类方案,因为涉及到的专业项目太多了,每一项都是很庞大的学问,并且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所以很难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将方式方法给概括出来,我原本是打算以小雪或小华作为案例来详细讲解的,但若那样去写,那没个三五万字根本就收不了尾,所以想想又放弃了。

所以,有不明白或需要协助的家属请直接私信我吧,在时间允许且不涉及经济成本的情况下,我本人可以提供各个方面的纯友情协助。

最后,祝抑郁患者们早日脱离苦海,美好世界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423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47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01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43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3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98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41评论 3 40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04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5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9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95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01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8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9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