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荣给我的留言:
自己缺失的该不该补到孩子身上?自己完成不了的梦,该不该让孩子继续?
这个命题挺大的,一度使我纳入计划后一直不知道如何动笔去写。
可是,该来的总要来,该说的总得说。
01
我小时候,父亲做过一段时间教师,对于文学有独特的情感和充沛的热爱。
我还没上学前,父亲就开始教我识字、看书,每天下午他和母亲出去干农活,总要给我布置作业,经常是四五页的格子本,都要写完。
有一次我偷懒没写完,又怕父亲回来骂我,就偷偷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去外婆家,最后是母亲骑着二八大杠把我们接回家。
上学以后,父亲对我的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至于每次语文考试我都名列前茅,每次作文我都下笔如有神,那时候写的文章登上黑板报,纳入校刊,给一个小众杂志的投稿也发表过。
当然,这些我都不记得了,只是前阵子开始写公众号时,父母得意的转发到朋友圈,喜滋滋的跟朋友们介绍我的轶事,我才记起。
父母脸上的笑容,让我特别感慨。
或许,我在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他们年轻未实现的梦,求学的梦,执笔的梦,用文字诉说的梦。
02
月亮正值顽皮好动的时候,特别喜欢踢球。
孟先生说,等月亮长大了让他去踢球,去做职业运动员。
我问为什么啊?孟先生笑嘻嘻的说,职业运动员挣钱多啊,一个进球几十万呢。
这笑容背后,可能更多的是自己的希望。
孟先生小学毕业那年,身高猛涨,所以初中就被田径队选中,作体育特长生,凑巧,校足球队看到他在运动会的表现后,也来找到他,邀请他进入校足球队。
孟先生也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是考虑到体质耐力,加上田径队老师平时对他的照顾和青睐,就忍痛含泪拒绝了校足球队。
这次的拒绝啊,就成了他一直以来的遗憾,所以喜欢足球的孟先生,在看到去年恒大的六连胜后,激动的把自己微信昵称也改成“恒大精神”。
那么孟先生,希望月亮以后做职业运动员去踢球,多少也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未完成的心愿。
03
咪蒙前几天的推文,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她为了能考中想去的城市和想上的大学,高考前非常努力刻苦,高考时也发挥的特别出色,她特意将那所大学填在第一志愿。
高考分数出来了,以她的成绩被录取完全没有问题。
可就在她满心欢喜盼到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的时候,她惊呆了,原来父母为了留她在身边,偷偷改了她的志愿,填了本地的一所院校。
网友说她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从这件事中走出来。
当时的她,该有多愤怒和绝望,多么痛恨自己的父母啊。
04
我的父亲,因为爱好文学,从小培养我这方面的兴趣。
我的丈夫,因为爱好足球,想过栽培孩子去做职业运动员。
那位网友,因为父母恐慌亲情的缺失,强迫孩子留在他们身边。
又回到我们的命题,缺失的该不该补在孩子身上?梦想该不该传承给下一代去完成?
我父亲没有强迫过我违背兴趣去看书,我丈夫没有强迫过孩子每天踢球几小时。
不管是梦想的寄托,还是刻意去培养,孩子小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一道彩虹,他就有缤纷丰富的想象力,你画一条银河,他就有探索未知的欲望,只要他喜欢,只要他感兴趣,承载了你的梦想又如何呢?
而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也就是我们变得更自私的开端,我们会默认孩子是我们的所有物,是我们的附属品,他要听我们的话,接受我们的命令,听从我们的安排,从而忘记了,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他不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他在成长中已经逐渐绘出一副碧海蓝天。他是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决定,他从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自己。
好的父母,应该是替孩子做准备,而不是替孩子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