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事,文责自负】
@予林易易读书
田家村里有个名人,他的鱼塘又大又肥,伺弄鱼是一把好手,何时下苗,何时喂食分毫计较,养的草鱼、鲢鱼、鲤鱼等,一到丰收的季节,满塘子蹦鱼,就像大锅里烧开了水,泡子挤着泡子层层推高,都要翻滚出锅了。十里八乡吃鱼都来自他家鱼塘,还有喜欢钓鱼的玩家,喜欢来他家塘边垂钓,他的塘不光鱼养得肥美,而且他有一手絶活,要钓鲤鱼绝不会有草鱼咬钩,一钓一个准,精彩得很,钓得四周围的垂杆爱好者都来看他表演,学着他钓鱼。都叫他渔把式。
鱼养得好少不得他勤劳肯干、细心养护,这天,他又下水清理鱼塘,鱼塘底积攒的鱼屎和污秽用铁楸挖起来抛到荒地上,保持水深,田绳滑下的泥土拿着铁楸拍平拍实,以防决堤,干得正带劲,腿肚子被弯折的拦塘口的钢条扎了个洞,血“咕噜”冒出来,他不得不拔腿上岸,需得去镇上上药了。
离村不远的镇上,专治跌打损伤的老杨头颇有名气,虽然药费不便宜,但祖传治伤的秘方是真灵,眼看杯口大的血口子,药粉敷上三五日就结了痂,渔把式这个洞口也就啤酒瓶大小,怕是要不了一个星期就可以下水了,渔把式坐上村里后生的自行车就到了镇上杨家药铺,只见老杨头在药斗子里左右一通抓拣,倒进药碾子碾成粉,分了六个小包,一包倒在渔把式的伤口上包扎好,其余五包让带回家换就可以了。
五天后,渔把式打开来看,伤口收得指甲盖大小,只有一丝没长拢的红肉怕是见不得水,再多一、两包药粉也就没事了。他提上一条红尾鲤鱼就去了药铺,老杨头笑嘻嘻地接过鱼交给自家儿子,对渔把式的伤口说:“再养个三天看看。”说完,就仔细地给伤口换上药粉,这回没有给药带回,只叫他三天后来看就可以了。
渔把式哼着小曲回家,三天光阴过得快,渔把式凭着精湛的钓鱼技术,钓了一条三斤重的草鱼,提溜着就往镇上走,三斤重的草鱼肉质老嫩适中,水煮鱼片正正合适。
老杨头把鱼过手给儿子,就要给他换药,渔把式笑呵呵地说:“怕是拆开就是了,肯定好全啰。”“看看......看看......”老杨头边说边打开包扎带,“口子收是收了点,只是没收完的部分见水就要发炎、灌脓,换上药,再养三天”。渔把式一听心情低落得很,他是一天不下鱼塘心里头不得劲,这都多少日子没下水了,猫爪挠心也没法子,老杨头说是他肉毒,钢条扎得深,表面看是收口了,里面还没有好全,只能耐心养好再说,不然里面的伤要作祸就不好办了。眼看要好了,就再养三天。
第三天一早,渔把式就把花鲢钓好了,这条花鲢好啊,营养高,味道鲜,尤其是头部最是美味。提着漂亮的鱼儿心情也好了,这次拆了包就亲自下水去摸鱼才过瘾。进得药铺就冲老杨头儿子喊:“老侄儿,拿去,中午做个花鲢头,吸髓嗦骨可带劲。”老侄儿拿鱼去了后堂,老杨头过来拆包,“哎呀......”渔把式一下子叫出了声,伤口红通通一片像是发了呀,换药包扎好,霜打的茄子一样,他怏怏出了门。
再来时,他提了一篮小鲫鱼,没劲自己钓鱼,是婆娘随便捞的,将就吧,面粉裹起,油锅里一炸也是道不错的下酒菜。
老侄儿这次叫伙计把鱼送去了后堂,对渔把式说:“叔,我爸今天出诊了,要个把两个小时才回得了,我晓得是哪些药粉,我来给你换药。”
“一样的、一样的,”说着就把腿肚子伸出去了,年轻人手脚快,三两下包扎好,渔把式就转回家了。
老杨头晚上喜欢抿两口酒,就着刚炸好的小鱼,美得很。小鱼炸得好啊,一口酥脆、一口鲜香,无骨无渣,突然,老杨头瞪大眼睛问儿子:“今日渔把式来过了?”“来了,我把药给他换上了,他那个小口子用我们家的药粉两天就好了。”儿子吃饭头都没有抬。
“哎呀,”老杨头一拍大腿:“你换的药,这下吃鱼要靠买啰。”
真的,渔把式没有再来药铺了,只听得菜市场鱼摊的大姐吆喝卖鱼,“快来买鱼勒,渔把式家的鱼,就是那个会钓鱼的渔把式,他亲自下塘捞的鱼,条条品质上乘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