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不说
本章描述了一个我真的是经历了好多事情才懵懂的一个原则;不要随便建议劝告别人;因为当你苦口婆心的说很多事情时,如果接收方对你本身比较轻视的情况下;那真的是在浪费时间,反而人家会说你是爱洒鸡汤,当时我在大学时尤其经历了社团和实习当我苦苦规劝周围要好的伙伴,多为自己的未来多多做些规划时,无论说的怎样的天花乱坠反而只是让他们疏远了我;当时挺难过的,不过后来也可以理解,毕竟我自己也是一样处境哪有资格说别人....本章确实让我感同身受!
摘录
有一个极为常见却又几乎总是被忽略的现象:明明是同样的话,自己说出来就不像那么回事。
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归属的。「赶紧睡觉!」通常只有父母对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说。「好好干!」一般是长辈或领导说给晚辈或新人听的。「亲爱的」一般不是普通朋友之间的招呼方式……
在更细微的地方,这种归属造成的扭曲感会更严重。例如,若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在大讲特讲学习方法,很多同学会不屑于听。再如,若某个人不是公认最冷静、最善于思考的人,那么他说出来的话就算是对的,也很可能会被低估。
一般来说,我们可能获得的建议是这样的:得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个建议的意思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能说的话、该说的话、说出来别人能听的话。
然而,更为有效的建议尽管看起来与上面的建议差不多,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说这个建议更有效,是因为它相比前者更为主动,更为长远。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切,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东西,都要靠努力争取才能获得。
感受
确实,正如以前听到的那些话,想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真的是不能在认同!
摘录
「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因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观察能力,而且人还会互相交流、互通有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有时,我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绝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愤怒,可事实上,这往往只说明一个问题—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了解自己,也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关注自己。所以,每个人其实都多多少少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为这个结论,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要知道,重视和尊重来得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晚很久。绝大多数人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总处在「等不及」的状态,反而弄巧成拙,一辈子不可能获得哪怕一点点的重视,更不用提什么尊重。
对于那些能够听得进去并肯认真思考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的人来说,「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就说明自己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对自己来说意外的)异常反应,就说明自己积累得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接着攒罢。我一直觉得「攒人品」的说法不仅是有趣的,还是相当精巧的。
对很多人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其实,苏洵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非到此为止,而是有下文的:「知无不言,言无不语出《衡论·远虑》(〔北宋〕苏洵著)。参见 goo.gl/2bpuy。
我个人认为,在分享知识的时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正确的;而在日常交流中,这个原则的适用性非常差。
总结
本章的内容确实是很醍醐灌顶的内容,所以多多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