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离开母校9年4个月的我,终于回来了,回到我梦想开始的地方—装工院。
一个人,漫步在这古老校园幽静的长廊中,看着两旁熟悉的场景,思绪万千,仿佛能感受到几十载前人的气息在穿梭流动,厚重、拼搏、创新。这就是我们视如珍宝的传承,为之努力奋斗的一切内涵与理由。
旁边的训练场有大一学员在军训,九年前的我,也如同他们一样,在这里开始我的苦难生活:站不完的军姿,跑不完的步,干不完的活……,所遭受的一切让我真正体会到:部队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
学院里唯一的一座假山,成了我们拍照取景的好地方,我也在这个假山面前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妈妈说很像爸爸当年在部队服役时的样子。
宿舍楼右侧的水泥跑道,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在这里第一次找到了当个好兵的自信;在这里兄弟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地唱《军中绿花》;在这里我第一次担任队值班员,第一次点名,第一次讲评一周工作,第一次组织拉歌比赛……。
曾经居住过的房间。老班长说,这里是以前小日本鬼子养马的马厩,稍作粉饰就成了我们的宿舍。在这破旧却不失温馨的房间里,我完成了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选择,在迎接中将检查我队各项建设的那天,我申请担任连值日,和教导员一起,高标准地完成迎接首长检查指导工作,个人能力也得到了队干部的认可。清晰地记得在迎接中将检查的前几天晚上,我激动得无法入睡,憧憬着自己多年后,肩上也是将星闪耀。
都说越是困难岁月里认识的朋友感情越深,越值得拥有。大学四年里,我们一同学习,一同训练,一同吃饭,虽然来自不同省份,从南到北,但生活在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家庭;虽然各自习性千差万别,内向的,偏执的,没心没肺的,但我们宿舍总是充满欢笑笑声;虽然素质参差不齐,但各项考核我们都能顺利通过。
2017年4月10日,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而再一次回到梦想开始地方的我,有些憔悴,有些颓废。
宿舍楼后的足球场,上大学之前从不踢足球的我,在一场比赛中,居然靠捡漏进球了,郭郭说,我是典型的“因扎吉”,能捡漏,能进球。可惜当我这里给他打电话的时候,郭郭没有接,郭郭现在已经是我军一支王牌部队的营长了。
2003年12月24日,平安夜,也是我的生日,那天晚上我在这里站岗,寒风萧瑟,第一次在外过生日,没有亲人,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祝福,一个人感到分外的孤独,只有宿舍后面不时传来的火车汽笛声陪伴着我,可当我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到宿舍时,却惊呆了,兄弟们早为我准备好生日聚餐,霎那间我泪流满面。
上了飞机,我依然没能从回忆往昔中清醒过来,一个人窝在座位上,半睡半醒。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今天起,我参加军迷日更计划了,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