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日当天,孩子生病了。
20号(周三)早上,孩子感觉喉咙有点痛,我让她吃点醋泡姜(我每次咽喉不舒服,吃一点就好了。没有后续。),她不同意(因为她一直就不喜欢吃生姜),就去上学了。
结果熬到中午已经发烧趴桌上。只好请假回家。
1、第一天(周三),学校回来,烧到38°C~39.4°C,怕冷、高烧、身痛腿酸痛、到晚上太阳穴热痛,身体热痛。期间咨询家庭医生,按以前的方法,吃了感冒药退热药。竟然,没效果,也不出汗,还是比较怕冷,体内不觉得燥。晚上吃了饭。饭量正常。看症状,很像大青龙汤症,但是家人不同意用,我也底气不足,毕竟我也才学了皮毛。
2、第二天(周四),继续按照以前的方法服药。效果还是不好,人也烧得没什么劲。到了中午,忽然体温超过40°C,再测又是38.4°C,冒汗了。精神好了。再测体温(腋下)37.5°C。
这时,想吃饭了。喝了大半碗稀饭加点儿咸菜。
下午,又发烧了,赶紧带去医院。给开了几大项检查,结论是:不是甲乙流感,不是肺炎,是病毒性感冒。什么病毒不知道。给开了感冒药TN和退热药BLF。回来还是发烧,吃了药。症状跟前面差不多。傍晚的时候,觉得饿了,想吃饭。但是只吃了平时的三分之一不到。因为喉咙痛吃不下。
晚上一直发烧,喉咙很痛。我想,既然是病毒性感冒,那就又买连花清瘟胶囊吧,吃下冒了点汗,温度下降了点,喉咙还是痛。脸色也偏暗。晚上还是发烧。
3、第三天(周五),凌晨3点多,体温又是39.4°C。孩子还想着去上学,建议改吃退烧片剂而不是缓释胶囊。体温是降下来了(但是吃完药不久后的一段时间,副作用大,心脏跳得厉害。后面就没再吃退烧药片。),早上6点左右,还真去上学了。
上午后来又发烧,到第四节课,又是趴在桌上。中午,向老师请假,回来休息了。
下午休息一下精神好些了。但晚上又有发高烧,吃药也没怎么退。喉咙是痛得不能吃饭,也不想言语了。
4、第四天(周六),早上5点多,体温又39.6°C。身上不痛了,但是喉咙很痛,不能说话。我担心喉咙高烧久了化脓。就赶紧又带孩子去医院。医生检查说还是病毒性感冒;因为高烧,咽喉红得发紫了。开了5种对症药,没让吊水,又回来了。遵医嘱吃药。
回来吃药就休息了。中午饿了,想吃饭,因为喉咙痛吃不多。白天、晚上继续发烧。而且口水很多,一会儿不吐,就满了。鼻子还不通气。因为常想通鼻子,鼻水都带血了。只好建议她就尽量用嘴呼吸,尽量少通鼻子。
嘴里的水一下就满了,要排出来。中医说,像这种是阳气伤了,中焦运化不了水液。所以类似水逆上吐。有药方可以解除。但是,孩子还不能接受中医,容易接受西医。没办法,只好顺着孩子意思来。(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说服不了,只能先尊重选择。)
5、第五天(周日),凌晨还在发烧38.3;38.4,到7点脖子烫手,测体温又是超高,40°C以上。孩子除了感觉有点身热和喉咙很痛不能言语外,没有其他明显不舒服。人还是没劲儿,睡着休息。
我赶紧遵医嘱,拿退烧药缓释胶囊给她吃,用手探她额头,似乎在微微冒汗,过一会儿脖子没那么烫手了。我估计是人体内免疫系统自己发汗降温的,因为退热药起作用应该没那么快。感冒药吃下后,我给她揉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大概十几分钟后,冒不小的汗,孩子精神好转,拿起手机,给我看年轻段子手的讲话内容,还给我大声介绍,喉咙好像感觉不到痛了。
起床了,坐了一会儿,遵医嘱吃了昨天开的西药。
吃了点早餐。还是很多清痰水。
10点多体温36.4了。这可是第一次,体温到了37.5°C以下。这几天一直都是高烧呢,哪怕吃了退烧药,体温也没能下到正常范围。
真希望,孩子已经战胜了病毒,能不再发烧了。这几天她太遭罪了。
6、这次,她们班上陆陆续续已经有半数左右的孩子生病请假,症状也差不多。有的孩子已经中招2次了,还跟我家孩子说,只要睡觉和退烧药,烧几天,就好了。孩子们真是勇敢。
我家孩子,平时很少生病。新冠病毒横行期间,我家里其他人都中招了,她也没中。但是这次,中招了,病情有点厉害。可能跟现在的学习紧张压力大常熬夜或饮食不当有关,导致抵抗力变弱了吧。
希望孩子能早日康复,能打心里重视平时的健康养护。少生病,即使生病也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至于病情严重。就像中医讲的,治未病。
7、心得:
以后,孩子如果生病了,要及时就医。
她暂时还不信我介绍的中医,那就按西医的治疗。
切记不能病急乱投医,外部条件允许就医时要及时去就医,不能自己凭经验吃药。毕竟,不是专业的医生,就会存在延误病情的危险。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生了差不多的病,用药也很可能不一样。西医是这样,中医更是这样,望闻问切,面诊脉诊都很重要。
PS:
醋泡姜:是米醋,泡去了皮的生姜。做法:生姜去皮后,切片或者怕碎,放到瓶子里,密封,放到冰箱。一周后,就能吃了。我用的超市里装了米酒的玻璃瓶子。用完洗净,每次装一瓶子,可以吃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