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histle
1
昨日无意间在简书APP上看到某简友写的《独处之妙三十六则》,甚感有趣:
独处之妙,妙在可偷乐。吃饭不必请客,看电影购票一张。上庐山可逃票。
独处之妙,妙在无催促。几点起床,铺床叠被,早点晚餐,神马浮云。随意。有趣。
独处之妙,妙在有可能。背包丽江,负笈京城。美好画卷徐徐展开,期待无限。有趣。
独处之妙。可发神经,上蹿下跳。朝游黄鹤楼,夜渡黑龙江。中午不起,半夜不睡。耗着。喝啤酒。打牌。聊天。压马路。飞去来器。有趣。
独处之妙。在于花前春意,笔下文涛。
……
忽而对“独处”一词产生了兴趣,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独处”一词的含义,360百科将此词语解释为“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独处错误理解为孤单孤独孤僻,事实绝非如此。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泰戈尔有句诗词说道:“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实实在在的做着自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许内心忧郁却并不空虚,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空虚的人,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得在与人的交往和‘狂欢’中忘却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和体会内心的空虚,可是一旦安静下来,顿时空虚无比,倍感孤独。
我本认为独处是一种可以促使人进行深层思考与自我反省的能力,一种帮助人探讨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也是一个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戒除焦躁的过程。独处才会生智慧,静然后才能定。通过独处我们才会不断改过自身,不断发现自我,不断成长。
2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面,我们习惯用忙忙碌碌和繁华热闹来掩饰内心世界的贫乏和空虚。总是迫不及待地参加各种活动,各种聚会。蓦然在工作日休息了,完全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最初总基于各种原因,迫不及待地参加各种活动,进各种社团,却到最后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是厌倦了,空虚了,茫然了。
刚开学时青涩腼腆的你,总是要邀几个刚认识比较要好的同学陪你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吃饭,等到某一日要好的同学都没空陪伴你,只剩下你一个人,彼时却感到无比的孤单与落寞。
某个周末你一早挨个给同学们打电话约午餐,大家却都忙于各种活动顾不上陪闲极无聊的你。此刻心情却是极恐慌无聊,觉得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无所事事,坐立难安。
此刻在结束完紧张的期末考试之后,屁颠屁颠如释重负地收拾行李回到家,忽而闲到不知所措,每天睁开眼睛就拿起床沿的手机打开微信,把朋友圈刷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竟然在刷朋友圈和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把一整天时间消耗掉。
还有很多的人,独处的时候会感到空虚寂寞。许许多多的男女,为了逃离这样的寂寞,抛弃了当初不将就的原则贸然找了个异性,只为相互排解寂寞,觥筹交错,于是将自己走入一段又一段不合适的感情,最后把自己伤得偏体鳞伤。
人,生来就是群居动物,与同类之间相互争斗或相互扶持,繁衍至今。所以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面对独处时都会感到不安与恐惧。可是,独处哪有那么的可怕,我始终认为独处是一种享受自我,与内心的自己进行自我升华的的过程。以上的例子中之所以会感到不安感到贫乏感到空虚感到怅然若失,是你不懂独处罢了。
3
学会独处,享受独处,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坦坦荡荡。是我们每个人走向成长必备的能力和需求。
我向来是个忠于安静,不爱热闹且喜欢独处的女生。
中学时代,放假回到家后,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放假回家喜欢看电视,我尤其喜欢放假一个人呆在房间,当时因为电视在我房间门口拐角处,由于奶奶耳背比较严重,所以经常在奶奶看电视的时候我把电视调为静音状态,而自己便静心呆在房间里头在自己喜欢的摘抄本上练字持续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亦或者翻开摆在书架上的书籍接着书签里没看完的章节继续看完一本又一本的书,亦或者把书桌书柜和客厅物品重新整理一遍,整理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学校的时候,也习惯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去食堂,尤其迷恋一个人行走在校道上的时刻,彼时我可以一路思考上课时未答完的习题,争分夺秒寻找答题方法,我可以一路回忆背诵过的理论加深理解,晚上下晚修回宿舍的路上也会静心去思考当日表现的不足和第二天的计划。虽然在别人看来总有些形影单只的,但自己却觉得十分坦荡又自然,专注于学习的同时,生活上也可以自律节制,慢慢的发现这成为我戒除焦躁的革命钥匙,每当考完试后一个人去操场散步几圈,回来又能快速调整状态开始认真学习。
此外,中学期间还学会了独自一人搭长途巴士从水东去到广州,学会了一个人住旅店,一个人搭地铁绕便广州整个地铁网络,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爬深圳凤凰山并爬到山顶。
大学以来,可以在约不到同学去跑步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一个人去瑞云湖跑步,心情不好时一个人开启暴走模式从渔港公园走到海滨公园,一个人去自己想去的素食自助餐厅吃饭,一个人去逛沃尔玛超市,一个人去花鸟市场购买喜欢的植物,亦或者在闲暇的周末一个人抱着一本喜欢的书籍在图书馆看上一整天。
偶尔放假一个人在宿舍,先睡到自然醒,然后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外放,伴着音乐起床,伴着音乐吃早餐,然后伴着音乐把宿舍卫生从里到外干干净净的打扫一遍,把自己的衣柜抽屉重新整理一遍,最后坐在电脑桌旁安静的码文字或者练字做计划,有时候抬头窗外已浓黑一片,这种一个人享受时间静谧流逝的感觉总是很美好。
前些天考完试后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听着坐在旁边的人有说有笑的讨论着剧情,恩爱粘腻的情侣在一边旁若无人的肆意亲吻,可我并不觉得羡慕,而是在一旁看电影一边啃一盒爆米花吃的津津有味,看完后一个人从电影院走路回学校,行人和车辆从旁经过,汽笛声抑扬顿挫地响起,晚风轻拂把我的白色百褶裙轻轻飘扬,倒觉得时光静谧,舒缓流长,戴着耳机给妈妈打电话,聊聊家常,不知不觉便回到了学校。
独处时,走出阳台看着我心爱的多肉植物发呆半小时,顿时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和杂念被抛到九霄云外;摊开瑜伽垫,与自己享受半个小时以上只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脂肪燃烧的成就感;翻开本书,与作者塑造下的人物进行时空下的对话;冲一杯咖啡,听一曲轻音乐,码字,写文……
4
我把学会独处的另一层含义理解为懂得规划生活,管理时间。我始终觉得一个懂得独处的人生活必定是井井有条,忙碌而充实的,并且是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生活有种明确的目标和追求的人。
前些天微信采访了一些在学校表现比较优越的师兄师姐或同学,询问他们自律的表现和行为动机,他们的答复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并深感自愧不如。他们不但目标明确,并且为了实现目标对自己的自律性要求是十分之高。
他们懂得在他人放松自在的欢愉的时候自己不为他动,静心默默地去做自己规划着要做的要完成的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们懂得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事高效率的完成。
他们懂得坚持,或坚持早起看书学习,或坚持跳舞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材,或坚持看美剧练习英语口语。
他们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拥有良好的自制力和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适时放松的时候也可以一个人去跑跑步。
我想我所采访的这些人都是懂得享受独处的人,他们大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气质,他们善于对自己进行深层思考与自我反省和剖析,分清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标和方向,在孤独一人实现目标的路上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坦坦荡荡。
5
独处是一场成长路上的修行,只有学会了独处,才能经得起生活中的惊涛骇浪,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披斩荆棘,所向披靡。
可以尝试一个人去旅行,去奔跑,去发现生活的小美好,再独自攀登一座高山,从山巅俯视或者远眺那些自然的美好景致。
可以尝试一个人去看一部电影,感受一人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时的自在和欢愉。
可以尝试一个人关掉电视,关掉手机,关掉微信朋友圈,也关掉心里那些浮华的,烦躁的小窗户。
尝试一个人时,或自省或沉淀。
愿你,在独处中成就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