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整体描述:
本节课由福州市湖滨小学江燕老师执教,这是一节推理意识培养的入门课,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江燕老师将课堂大量的时间用来给学生亲身经历推理的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优点:
1. 结构化教学设计
结构化教学设计有五大步骤: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学习生成——引发冲突——达成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优化教学过程。
江老师在小组合作环节,先给了孩子们3分钟进行独立思考,并要求将推理的过程与结果记录在便利贴上;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法与结论,先A说给B听,再B说给A听,各计时50秒;接着四人小组合作,圈出组内认为最好的一份,计时3分钟;倒计时结束后,江老师通过随机挑人的方式挑选小组拍摄小组作品上传至大屏,并分享小组作品。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经历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并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江燕老师真正做到了让信息技术赋能,让学习有效发生。
2. 用学生的生成作为课堂教材
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江老师打开了在小组活动时拍摄的3张不同推理方法的图片,让孩子分享用的是什么方法以及推理的过程,罗列出推理的三种方法(文字法、连线法和表格法),以及引导孩子从肯定句入手,寻找突破口分析信息。接着,对三种方法进行编号,让孩子对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投票,结果如下图。接着,江老师分别从ABC三个选项中,各随机挑选了孩子分享理由。
接下来,江老师让孩子针对这三个方法,重新投票选择用哪种方法推理可以又快又准确。第二次投票结果如下图,选择表格法的孩子由70%提升至84%。江老师又从第二次选A的孩子中挑选学生分享理由。
在这个环节中,江老师用学生的不同生成引导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初步推理,并从孩子的发言中引导孩子发现不同方法的优劣,点出表格法的优势,发展了孩子的推理能力。
三、不足与建议:
1. 对孩子不够放心
陈蕾老师曾经说过,“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其实是挺难的一件事,需要放下‘执念’,闭上嘴巴,然后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演。”由于是远赴梅州上课,对孩子的学情不够熟悉,江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虽然已经有意识地把课堂还给孩子,但是依然能觉察到江老师的“不放心”,体现在课堂说话较多,孩子回答时会给提示等。
2. 缺少练习环节
本节课时长为37分钟,建议可在江老师引导孩子设计好表格后,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
设计一道习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练习如何用表格法快速分析信息进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