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第4版)》
李笑来
156个笔记
阅读说明
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成长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两辈子之后
相信积累的力量。
第1版 前言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运用良好的心智才能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第0章 困境
任何任务都最好或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即,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插图]。
教别人思考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第1章 醒悟
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心智[插图]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第2章 现实
有人的基本特征——浮躁,做什么事都想速成。
浮躁的根源,那就是很多人不明白“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
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
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未知。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晓。
其次,我们要了解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够解决的
我们只能不断尝试,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很难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且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看它是否现实。
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
通过不时记录、思考与反省,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它们的影响。
第3章 管理
人们做事情时的真实境遇:一旦开始,就会发现“意外”接踵而至。
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插图]出版了《异类》[插图]一书。在这本书中,格莱德威尔把“10年”换算成了更为精确的“10000小时”——要想出类拔萃,就要努力至少10000小时。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2 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3 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难。
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即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那么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
4 关注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的每一次“具体化”与“细分拆解”都要反复询问“原因”
要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
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把任务落到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对我个人来讲,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插图]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
在使用这种能力时,要先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
一旦养成精细拆分任务的习惯,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
记录简单的日志是有巨大好处的——每年下来,我都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仅这一点就非常宝贵了
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面加上时间。
这种新的记录方法的另一个巨大好处: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时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而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可以达成,由此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再想尽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
记录开销请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随身携带
理财的第一步是弄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一样,感知时间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些什么
8 制订预算
: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就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订时间预算。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订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值得的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有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9 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计划总是被变化打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事实上,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长时间的计划。
计划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缺乏切实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或者失效。
10 列表列表[插图]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
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让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最好有一个本子,里面夹着一支笔——随身携带。
用最简便的方式制作列表才最合理:大量的缩写、箭头、线条,以及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圈框…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
11 流程
12 预演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
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极致而已。
13 验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为了将验收机制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
第4章 学习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是否足够精通或者是否比别人强实际上根本不重要),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所有人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试错”
“观察”扩展了我们的学习范围。我们依靠观察常常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或者教训,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拥有的知识。正所谓“他人亡羊我补牢”。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运用心智能力的手段。
“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学习过程[插图]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
:人在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类比”依然有神奇的力量。
5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固定的时间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
一个有这样良好记录习惯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
第5章 思考
人们对逻辑学习的忽视,以及对自己在逻辑上的欠缺少有自知之明,并非只有今天如此,而是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独立思考的一把钥匙是这样的——首先要了解: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的内容,而非正确的内容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准确地说,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不仅不省时间,恰恰相反,非常浪费时间——甚至会浪费一生的时间。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任何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例如6个月)时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并逐一应用前面提到的各种原则
,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情商”,从根源上朴素地看,还是“思考能力”。举个例子,所谓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凡事要从积极的一面去理解”
第6章 交流
学会倾听
从某种意义上,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不夸张地讲,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说,依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善于控制自己、随性发出质疑,是最妨碍有效倾听的行为和心理。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回顾”,即使说复杂了听起来也很简单:说者刚刚都讲了些什么?
一定要记笔记”的建议
只有记住要点,才能够理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能够记住要点,并肯花时间和精力搜寻隐含的信息,听者便有能力去做下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预期。
所谓“预期”,只不过是猜想“说者下一步可能会讲什么”。这个运用“多余”脑力做出的动作有诸多好处。首先,它将自动集中听者的注意力;其次,它有助于听者正确把握和组织说者论述的内容;最后,它能使听者“听到”更多原本“听不到”的信息。
我们要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在课堂上、会议中,打断说者往往不礼貌且没有必要,甚至会浪费他人的时间、分散他人的注意力。
那些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会在恰当的时候使用这样的句式:“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说者这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尽办法表述清楚,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发觉自己的疏忽之处,进而没有压力地进行自我纠正。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想明白这件事,就很容易做到心平气和[插图]。强大是并且只能是依靠积累获得
尽管讨论都是从交流双方的“看法”开始的,但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剔除“看法”、萃取“事实”、把理解中不可靠的因素过滤掉。
如果对方是一个脑子清楚的人,他就会偃旗息鼓,因为他明白接下来的对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4 正确复述
在沟通过程中,当我们听对方(这里仅限于面对面沟通,不涉及书面沟通)说完,应该自觉避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肯定理解对了。我们不妨套用以下句式进行验证、反馈:“你的意思是……,是吗?”或者“你的意思是……,我理解的对吗?”如果对方表示没有问题,就说明讨论可以进行下去;如果对方有异议,就要等待对方重新表述或者我们重新理解,直至在这一点上没有异议。当然,这需要耐心,有些时候,需要无限的耐心。
5 勤于反思
做记录,让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做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第7章 应用
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努力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我们:这是你曾经遇到的尴尬。
自己已经进步了——记录中的很多错误我们都没有再犯——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我们在不停地提醒自己!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成长”就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
一个人觉得“幸运”,是因为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一个人觉得“不幸”,是因为他的欲望落空了。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
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鼓励身边的人,是一种不被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美德。
每当我给朋友一个正面回应,用简单的“很好啊”表示鼓励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先惊讶、后感激的表情。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
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想办法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然后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最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为了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碰壁,我们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
如果我们主动去帮助别人,那么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往往会加倍感激我们。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出色的,那么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出色的,别人自然会看到。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平庸的,那么也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平庸的,别人同样会看到。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出色的,却仍然要刻意证明,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引来小人的嫉妒—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气平和的能力,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如何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状态。
第8章 积累
很多人生活不幸,只不过是在作关键决策时因为“怕麻烦”而产生了失误…
要想做成事,必须不断解决麻烦。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是在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很重要。
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
越早开始越好的事情没几个,理财排在第一位理财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
理财最难的地方有两个: 对自我的把控 对风险的把控
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心理学常识的理解去调整自己。
学识使人坚毅。
必虚”,意思是虚荣心使那个东西看起来“必需”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