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有门课叫《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面最后一篇文章,华杉提炼出了《孙子兵法》的七大商业思维模型。我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但读了很多遍,其实都是似懂非懂。
一、自我发展模型:不战不败
这个模型里,华杉强调的是要专注,要能等,要持续行动,而不要啥都想干,猴子掰玉米。
【思考】
最近花很多时间去见不同行业的人,想跳出自己原有的行业视角去看看接下来的职业选择,包括试图去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
然后,发现很多人对此都会有困惑。毕竟,做减法是需要勇气的。
其实,我们在各种场景里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例如,我们知否能专注研究透一个内容平台?在一个内容平台里专注写某一种话题的文章?
当我们要的太多,想做的太多的时候,不是说明我们能力很强,而是恰好说明我们对自己很不自信。
二、形势判断模型
华杉对此提到几点:
1、形势比人强,要胜中求战,而不是战中求胜。
2、问题出现时,往往难以补救,更应该关注的是去追溯问题发生的原因,防止下次再犯。
3、择人任势。好的人才需要配合好的形势,这个形势可以是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文化等。
【思考】
老实说,这个模型我不是太明白。
有一些模糊的认知:
1、不要太高估个人的能力。
一般情况,人的正常思维是:我相信只要我付诸努力,是可以干成我想干的事情的。凡事带着侥幸心理。
虽然,过程中,确实也可以干成一些事,但这个时候,如果细究下去,这里面做成的因素不一定跟你的个人能力有关。
就像牛市的时候,个个都成了投资高手,觉得自己很厉害。直到熊市来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最近看一本写任正非的书《苦难英雄任正非》,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什么是真正充足的力量?充足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孔武有力,而是你能融入一个多么强大的团体。而这一切,从一个简单的意识开始:我个人是渺小的。我的生命,只有涌入众人的生命之中,才有价值;必须把自己融入众人的困惑、纠结和向往中,才可以拥有真正持续不断的力量。“
如果是过去看到这段话,我会觉得很虚。
但现在我不那么觉得。
如果把这一点迁移到投资的场景,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启示:
1)认清楚自己的投资角色,我们是专业投资者,还是只是一个业余选手?
2)要敬畏趋势、周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
3)去试图追溯每一个价格形成的过程,而不是盯着结果的数据。
4)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去搞懂那么多投资标的,对于不懂而错过的机会,根本不值得可惜,或者,那根本就不属于我们的机会。
2、问题出现时,往往难以补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不去补救当下的问题。而是,如果你不去做追溯,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还是会再犯。
就像过去被割了韭菜,不管你觉得自己怎么蠢,如果不是去真的还原过去的整个过程,去分解自己的各种想法及操作,下次,还是会被继续割。
华杉在讲这个点时,我脑子里一直浮现的词是:过程、时间。
你当下犯的错误,是你过去的一系列不当的想法及行动所致。所以,你试图改正当下的错误,其实涉及到你要穿越到过去,调整你当时的想法及行为,其实是不可能的。
同理,你当下的想法、行为,你得去好好评估是否得当。不然,你可能会在未来不断地重复你的错误。
对时间、过程的敬畏,对我的影响是:不会太急于去要一个结果,而是把它置于一个时间段里进行倒推,尽量提取出需要的分解动作,然后去执行。
就像,本来人家是十月怀胎,你一月就想怀胎,这不符合客观规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