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饿渴欲死。寻复回还,求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劳苦,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父亲告诉儿子,要儿子第二天陪他去取东西,儿子没有问去哪儿、找谁、取什么,就独自前往,空手而归。
行动之前,充分沟通准备,就会事半功倍。能力的差别,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准备,很重要。
为王负机①喻
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之,至于园中。如是愚人,为世所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②,发、毛、爪、齿,屎、尿不净,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舍。如彼愚人,担负于机。
【注释】1机:同“几”。几凳、几案。2三十六物:指构成人体的三十六种污秽之物。佛教经典上有“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净充满”。《涅槃经》卷二十四认为人身由外到内都充满污垢,分为外相、身器、内含各十二种不洁。
大臣羞于捉一机,却不得不背负三十六机,也是咎由自取。
人,适度好面子,是动力。过度好面子,就是障碍。都说学语言,除了用功之外,最需要的就是厚脸皮。张开口说,不怕错,就会进步快。
倒灌喻
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差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更以余药服之,方得吐下,尔乃得差。如此愚人,为世所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应观不净,反观数息;应数息者,反观六界。颠倒上下,无有根本,徒丧身命,为其所困。不谘良师,颠倒禅法:如彼愚人,饮服不净。
【注释】1倒灌:指灌肠。2禅观:佛教用语:指禅定与观想并行。3六界:指构成人体的六种基本元素,又称六界聚,包括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同一种药,可外敷、内服、可熬煮熏蒸,针对不同的病症,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现代人习惯了物理分析,以结构、成分来衡量预估效果,相比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来看,还是有些机械了,没有从更多的维度来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