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总是爱生病,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个症状似乎很常见,尤其是低龄儿童很容易就患上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
但是家里的餐具每天都消毒,怎么会细菌感染呢?后来我看了一篇报道才恍然大悟。
25% 吸管杯
宝宝成长中,需要从奶瓶过渡到吸管杯,吸管杯方便吸吮,是6岁以内的孩子普遍使用的杯子,也是妈妈们最容易忽略的“安全隐患”,很多妈妈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饮食起居,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幼儿园,孩子就这样每天喝着“脏”水,抵抗力弱了就容易患病。
不信,你可以回家打开孩子的吸管杯,
结果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一位爸爸分享的网络图片
怎么给孩子挑选吸管杯呢?
选购吸管杯跟买奶瓶一样不能马虎,吸管杯孩子几乎每天都在用,反而更应该精挑细选。
1、选择结构不要太复杂的杯子
给孩子选择吸管杯,最好选择能完全拆卸的杯子,结构太复杂的杯子,卫生死角多,难清理。吸管杯每个部位都要定时拆洗、消毒,避免孩子病从口入。
★2、这种类型杯子千万不要买
我在买吸管杯的路上也算是资深买家了,对比了很多产品,发现市场上70%的吸管杯都是旋转滑盖,设计非常不合理,而这种旋转盖的里面根本清洗不到,很容易滋生细菌,盖子每天都要跟吸管来回摩擦十几次,不脏才怪。真心怀疑品牌商为什么要做这种“没脑子”的设计。
▲左图为旋转盖,盖子无法清洗。
右图为翻盖,一般用于保温杯。
国外的一家网站TreadnillReviews曾经对大家常用的几种杯子做过实验,结果发现旋转滑盖的杯子含细菌数量最多,平均每平方厘米覆盖93万CFU(菌落形成单位),而革兰氏阳性菌球最多,这类细菌极易造成皮肤感染、肺炎、血液中毒。我曾经也买过这种杯子,后来果断扔掉了。
3、不锈钢&塑料螺旋口,买那个?
有时候家人总会抱怨我刷杯子像在“磨洋工”,我只想说这个吸管杯真的很难刷,塑料螺旋口的一些极细构造特别容易清洗不到位,而这些地方往往藏匿了很多微小细菌。
所以,保温杯我还是建议买不锈钢杯口设计的杯子,而且一定要选购304不锈钢食品级材质,这种杯子的螺旋口设计圆润光滑更易清洗。
4、挑选材质,学会识别标识
发现很多妈妈给宝宝选杯子都只关注颜色和款式,而不注重材质的挑选,或者自己本身也搞不清PET、PP、PPSU、Tritan这些标识的意思,以为买贵和买大品牌就行了,并不知道这些材质的使用要求。
PET:最高耐温是70度,而且专家认为这种材质使用超过10个月容易释放致癌物质。
PC:PC含有BPA(双酚),受热会释放有毒物质,过去多用于奶瓶,如今再打开某国内知名购物网站,还能看到大量PC杯具在售,如果你家还在用这种瓶子建议赶紧扔掉。
PP:很多奶瓶都是PP材质,PP材质可耐130度高温,质地轻盈,抗腐蚀、抗老化性能稳定,价格平民,缺点就是奶垢清洗较为麻烦,材质不透明,总感觉洗不干净的感觉。
PPSU:质地清透、硬度高、材质偏厚,可高温煮,可蒸汽消毒,它有塑料中的黄金之称,可耐高温、抗摔,属于塑料中较好的材质,价格也贵一些。
Tritan:Tritan是一种新材质,现在很多大品牌都在主推这个材质。这种塑料像玻璃一样清透,抗水分解,耐摔,但这种材质不能高温煮,也不能高温消毒,只能用40度水清洗,价格贵还娇气,如果你是粗线条妈妈还是不建议购买。
▲市面上四种材质产品对比
某宝转了一圈,发现很多品牌的产品介绍大都模棱两可,主打“食品级材质”“安全材质”等概念性介绍,没有明显标识介绍,购买隐患多,而那些在包装上就明显标注“PPSU”的产品肯定是为了突出卖点,更值得信赖。
总结来说,PP材质和PPSU材质都是可以放心选购的产品。同时建议吸管配件也要购买PPSU食品级硅胶吸管。
不管买什么样的杯子,最重要还是定期清洗
无论你给孩子用什么样的杯子,最重要的还是定期清洗,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一周才给孩子洗一次吸管杯,而且每次清洗只是简单的冲洗,并没有达到深度清洗,日积月累,孩子病从口入。
给大家推荐一个清洗神器,妈妈们可以根据吸管杯的尺寸买不同号型的刷子,一般细刷用来清洗吸管和螺旋口,粗刷用来洗杯盖、硅胶头、密封圈等,一定要把杯子拆开分解一一清洗。
建议1-2天深度清洗一次,6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吸管配件,购买时需注意硅胶吸管配件是否为PPSU耐高温材质。
除了吸管杯,这些都是孩子患病的元凶
除了较难清洗的吸管杯,宝宝经常用的奶瓶、奶嘴、磨牙棒、牙胶、水果摇摇乐、餐具都可能滋生大量细菌,经常看到有些孩子晚上嘴里叼着奶嘴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还继续接着叼,这些一天中频繁使用的产品,每天要做到至少3次以上清洗和消毒才可以。
总之,在孩子健康的路上,每个妈妈都不要掉以轻心!
传播正能量,转发给更多妈妈!
▼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拜托了MAMA》育儿群交流群:加微信jingko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