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节俭
困难时期人人都以朴素唯美,以节俭为荣。那个时候布票不够用,我妈会用粮票去换崇明老布给我做衣裤。那时郊区农民用会用自己织的粗布,拿到城里换了粮票。她们走街串巷,悄悄交易,只要粮票不要钱。他们织的布很窄幅,用各种颜色的线织成条子图案,我穿上还美得很,那些没有条子的粗布,粮票会要得少一些。
那时流行节约,只要一有节检的奇思妙想,立马风行起来。我妈就是从隔壁阿姨那学来,买拖把,拆下拖把布条,用缝纫机拼接成彩色被面。我爸看见晾在外面迎风招展的被面,嘲讽说是万国旗。我妈还用两块男式大手帕一合,挖个领口就成了我做夏天穿的圆领衫。
那时的小孩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不下了老三穿,穿到老幺就是补丁打补丁了。那时的孩子,不是穿得哐当哐当的哥姐衣服,裤脚衣袖都要翻好几道,就是穿得吊八筋,九分裤、中长袖。我还羡慕人家穿着屁股上贴着两块大补丁的裤子,硬是把自家还没破洞的裤子拆了,贴上两块大补丁,这样觉得很流行。
在这种氛围下,缝缝补补就成了我的一大爱好。补袜子,补衣服。一看见家里有什么破袜子,破衣服,就如获似宝,拿来修补。
节俭还体现在用水用电方面。把水搞成像一条细流,积起来反复使用。小孩洗完澡后,大人继续洗。电灯泡用十五瓦的,已很奢侈,后来发明用蜡烛灯,更省电,于是家家户户都换上了蜡烛灯,像鬼火一样。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蜡烛灯,父母回家晚,天黑了我就特别恐惧和忧郁,常常带着弟弟去公交站接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