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总是很担心她的心理成长,担心周遭的环境会影响她的心理健康。于是,我们家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吵架,要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凡事都小心翼翼的,有气不敢出,有火就憋着。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或许孩子有她处理纷争的智慧。
上个周末,我们一家急着出门,还有一个小时和对方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而我们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宝宝要带出门的玩具散落一地,我顶着一头又油又乱的头发,需要洗个头才能出门见客。于是,我就吩咐老公整理宝宝的包,我去拾掇自己。我用消防员出任务的速度,洗头,吹干,梳理整齐,画好美美的妆。哇,才用了15分钟。自从做了妈,我觉得自己越发有效率了。我喜滋滋地去找我老公,心想我们可以出发啦,一推开门,看到他和闺女我离开时啥样,还是啥样。当时,我心头一阵无名怒火无法控制地喷涌而出了。一边骂我老公,我心里一边自责,“唉,会不会吓着孩子”。脑海里涌现出一幕幕父母吵架,小孩哇哇大哭,然后留下童年阴影的画面。
这个时候三岁的闺女来拉我,说,“妈妈,我们出去吧,我们出去了爸爸就可以专心整理了。”走出房间之后,我还是难平心中的怒火。同时,又觉得很焦急,想要折回去整理出门用的东西。这时候女儿看我要把她一个人留下,就过来抱我,说,“妈妈,我有点害怕。”于是,我就抱着她,坐在外面等。
终于,我老公磨磨蹭蹭把一切收拾妥当了,我们可以出门了。一家人坐到车上,刚才的火药味并没有消散。这个时候,女儿又说了,“哇,爸爸,你好厉害!”我心里嘀咕,他哪里厉害了。我就问女儿,“你觉得爸爸哪里厉害呀”。她说,“爸爸开汽车厉害,爸爸整理东西不厉害。”哈哈,我心里想,厉害的是闺女啊。那一刻,我觉得老公心情也好了很多,我也有了一个台阶下。
在这场家庭纷争里,女儿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不已,也十分惭愧。她面对矛盾的态度堪称为教科书般的标准操作。而我们身为大人,却时常忽略了儿童内在的面对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简单复盘一下,她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
1。首先,遇到问题,不个人化,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爆发激烈的情绪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感到很害怕。我们害怕引火烧身,无论当事人的火是对谁发的,我们都会觉得这火是针对我发的。书上说,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容易归因于自身,认为,我做的不够好,才让父母非常生气。
观察我女儿在面对我和她父亲争吵的时候的第一做法,是把自己从场景里抽离出来。她首先说明,争吵的对象是爸爸,爸爸没有把东西理好。并且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先离开,一方面可以逃离发生争执的现场,同时也可以让爸爸专心理东西。
要做到不个人化,需要父母平时的关注。当我遇到自己的情绪忍不住,不得不在孩子面前爆发的时候,我会坦然跟她说,“宝宝,妈妈现在很生气。妈妈很生气是因为某人某事的原因。”这样,她更容易理解争吵发生的原因,为不归因于自身。
2. 第二,正面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看到两个人在争吵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躲起来,因为我们心里害怕,我们想要躲起来去逃避这种害怕的情绪。而孩子确是非常的真诚,她能够诚恳得告诉我,她害怕。
只有我们能够看见自己的情绪,直面自己的情绪,描述我们的情绪,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处理它。
我对于女儿对于自己情绪的这一份坦诚感到很欣慰。在生活中,我会尝试尽可能地去和她共情,倾听,并认可她地情绪。这样她知道她的情绪是被理解,被接受的,未来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更敏感,更愿意表达。
3。第三,正面关注
最后她说“爸爸好厉害”的那一句堪称神来之笔。
首先,我觉得她很勇敢。当我们面对一个在气头上的人的时候,可能很担心说出一些火上浇油的话,变成出气筒。而我女儿,她不担心自己成为出气筒,因为她从小到大没有当过出气筒,她有着一份纯真。
其次,是最终要的一点,当面对爸爸的时候她能够关注到他的优点。虽然你有这样的缺点,但是你也有这样的优点。
第三,她的表达方式很聪明。她很巧妙的把优点放在前面说,起到重点突出的作用。有没有很像我们用的三明治反馈法?先说优点,再说机会点,最后鼓励总结。
如果需要再提高一点,我想如果当时女儿说,“爸爸开车很厉害,爸爸理东西不厉害。我很爱爸爸。”那样的话,估计她爸爸会一辈子对她言听计从,不离不弃。
写在最后,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把一切的不美好,一切的冲突都屏蔽在孩子的世界之外。如果能够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这一些艰难场景,或许能够让他们成长得更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