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1999年)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
以上文字节选自邵明路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2009年版)推荐序一,清晨重读,倍感亲切。从2018年5月7日到2019年4月1日,一共有五次现场聆听邵先生演讲或分享的经历,所以每次看到邵先生的文字,也能仿佛在听他讲述故事一样。今天上午十点,在线上接受北京德鲁克管理学院首任执行院长于俊江院长的面试,于老可是学院的资深元老,学院从0到1的发展,课程研发和师资培养,都倾注了于老的全情投入。下午,学院孙虹发老师和我联系,询问是否愿意推荐朋友参加博雅管理实践TTT第三期的学习,预计6月份开课。我是第二期的学员,有亲身体会,这个课程是深度学习博雅管理的经典课程,是邵先生和马恰列洛教授共同合作开发的德鲁克管理高级研讨课程。我在朋友圈之前已经在推送,我告诉虹发老师,我会选择有一定管理基础、并认同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朋友和老师,进行积极推荐的。我也非常愿意推荐给007写作群的各位战友,这个课程真的非常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