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春节都是阴雨绵绵,阴冷,也不想出门逛,就只好躲在家里开了暖气看电视。屋里温度高,只穿件薄毛衣就可以,偶尔下楼套个外套也感觉不到冷,阳台的月季已经开始冒芽,眼看这个冬天就要过去了。
望着窗外毛毛细雨和雨里穿得很臃肿还缩着脖子急急走着的人,想起来外面还是很冷。其实现在已经比过去暖和多了,过去比现在冷,老家河南乡下的房子也是跑风漏气,窗户没有玻璃,糊些白纸,风一刮很多都吹烂了。也没有暖气,穿的棉衣也没有现在的轻薄保暖,那个时候很冷的冬天是不容易熬的。
冬天不好熬,但是也很有意思。
乡下的冬天,家家都要预备成垛的玉米杆、芝麻杆等柴火,有条件的家里还会捡很多干树枝、刨些老树根。等冷得实在受不了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先要烤火。
就是在房间地面堆上一堆柴火,火柴点起来,要是玉米杆、芝麻杆,烧起来后火焰会窜很高,有时会直冲屋顶。但是也就轰隆轰隆烧那一下,很快就烧成灰烬了。只是灰烬里也有余火,红彤彤的小火星星在灰烬里闪烁,大家围着烧起来的那堆火,把手伸过去,上下翻转着烤,脸庞也会烤得通红,前胸经常烤得很热,有时候还会流汗,但是后背烤不到火,还是很冷。
如果是干树枝或者刨出来的老树根,虽然引火不太容易,要用玉米杆等做底火把树枝烧起来,但是烧起来之后就好多了。一是火焰不会窜那么老高,噼里啪啦响着,烧断的树枝也不断掉落下来到灰烬里。二是灰烬里的余火能烧很长时间。这样整个房子都会暖烘烘的,后背也不会觉得太冷。
过去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冬天夜长,到谁家烧堆火围着烤,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大家都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所以经常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说话,红彤彤的灰烬上就看到火堆边上蹲坐的几个人伸着手翻来覆去烤着。要是有谁从外面回来,烤着火能给大家讲些新鲜事,那就再好不过了。听说有人伸手烤着火,瞪着眼听别人讲北京上海坐火车的事,没注意把棉袄袖子烤着了。
后来条件逐渐好了,烤火还烤,就是不用玉米杆、芝麻杆,用专门的劈柴,很耐烧,条件更好的,还买木炭。木炭烧起来没有烟,烧完是不多的灰白的灰烬,整个房子都很暖和,不错。
有时熊孩子们喜欢在野外烤火,在外面七手八脚薅些干草,找个背风的地方,把干草拢起来点着。野孩子围着火烤,前面热后背冷,冻得清鼻涕乱流,还是觉得热热闹闹很好玩。有的孩子不听话,趁大人不注意,把人家斑蝥点着,斑蝥一丛丛的烧起来,火苗窜几米高黑烟直冒,熊孩子们躲远远地跳脚看。
湖南湖北的乡下冬天也烤火,和北方不同,不是在屋子里生火,是做饭剩下的灰烬装到火盆里,放到一个特制的烤火的木槽子里。槽子上方是镂空的隔板架子,架子上放一个小棉被,烤火的人脱掉鞋子,把脚放到架子上盖上棉被。槽子底部是装有余火灰烬的火盆,伸了脚后盖上被子,确实很暖和。被子上还可以放一碟花生瓜子,边烤火边嗑,嗑着瓜子聊着天,是冬天常见的场景。
当然再往北走过了黄河,取暖大多都是暖气了,没有暖气的乡下有热炕,冬天反而好过。甚至滴水成冰的东北,家家户户取暖都有好办法。其实和人们的印象不一样,本该不怕冷的东北人更不扛冻,当然他们挨冻都不是在自己家里,是他们到了南方,譬如河南、湖北、湖南,经常冻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