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虚无缥缈,但又似乎有迹可循。柯云路说,人的经历都会给人留下气质性痕迹的。其实,无论是彬彬有礼也好,换位思考也罢,亦或是真诚待人,还是让人感觉真实,使人舒服,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你的为人处世里藏着你的气质。
今天抽空听了李海峰老师的DISC双证课程,恰好也是在讲为人处世的内容,因此印象深刻。
一开始,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话说有两个人去喝粥,一个人喝完,对老板娘说:“你家的粥太好吃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粥!”老板娘一高兴,就送了半碗给这个人。另一个人说:“我从来没喝过这么难吃的粥!再来一碗!”老板娘不高兴了,只给了这个人大半碗。
第一个人用一碗的钱喝了一碗半粥,第二个人用两碗的钱,喝了不足两碗粥。其实,这两个人对人际敏感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成功,80%以上是和人际敏感度有关的。
李老师再延伸开来:
老板娘的性格会让事情发展不一样。如果老板娘是一个害羞的人,她对第一个人的称赞最多笑笑,或许还在心里猜测这个人是不是有所图;对第二个人的骂骂咧咧,她或许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他盛上一大碗。
这就是“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人际交往,因人而异才能让人觉得舒服。
在谈到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时,李老师给出了答案:
人际交往,需客观地看人,要学会把对人的描述从优点缺点,转换到特点。
例如,有人觉得一个人非常小气,但小气是缺点,小气是注重成本,那注重成本放在采购工作中就是优点;
再比如,你觉得同事很挑剔,把挑剔转换成特点,就是关注细节。关注细节的人非常适合做行政工作;
这样一来,看人的眼光就变了,思维一变,行为也跟着变。对方自然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要经常做这样的练习,你才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人。今天我就做了个这样的练习。下午,有个老同事在我很忙的时候,还来找我聊天。我一边忙,一边应付他,心里已经在埋怨:怎么这么唠叨呀!突然,我想起上午听过的内容,立马把“唠叨”这个贬义词换成“没话找话”这个特点,意识到他到我办公室,是想跟我有共同语言,也是关心我。这样一来,心态马上平和,也能听进人家的话了。
我想,我的态度的转变,他也能感受到,因为他后面跟我谈的内容,就挺推心置腹,属于“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良言了。
有些时候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有没有照顾到对方的风格,影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李老师在讲课中谈到了家庭关系。他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谨慎、耐心的全职主妇,对老公说:“老公,你下班后咱们去看电影吧!”如果她老公对老婆的性格特点不了解的话,他会说:“看什么看,累死了!你在家买个VIP,想看哪部看哪部,多自由!”这时,敏感的老婆只会默默走开,找个角落默默流眼泪。如果这时候,恰好有个人路过,恰好给了她安慰,恰好陪她一起看了电影,恰好与她有许多共同话题,会怎么样?那这位老公感叹:“曾经那么贤良淑德的人,怎么会变得如此水性杨花!”
每个人要有能力照顾好你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的人,不要妄想遇到Mr.Right,而要把遇到的人变成Mr.Right。
是的,作为老婆身边人的老公,应该对老婆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如果他知道不是非常想看的话,老婆是不会提出来的,所以他唯一的标准答案应该是:好,去看!老婆才会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至于究竟去不去看,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老公说:“好,咱们去看!经理要的材料,看完我再加班做!”贤良淑德的老婆马上就会说:“还是算了,老公!不要那么辛苦,你的工作重要,电影改天看是一样的!”
看吧,你的家是天堂还是地狱,全在你的一语之间,全在于你的人际敏感度。同样,与人交往时,相谈甚欢还是不欢而散,同样取决于你的人际敏感度。
为人处世,让人觉得舒服,别人舒服,你也舒服。境遇一顺遂,气质自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