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有个关于写作业的段子:不谈做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 一涉及到做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 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今天你娃的作业做完了没?你别笑,如果你家也有个不想写作业的娃,你可能也沦陷于写作业的拉锯战中,家长着急催,催,催!孩子却在催促中各种磨叽摸,摸,摸!几个回合下来,急得你情绪火山“嘭”的一下就爆发了。先是怒不可遏,甚至动粗,到后来招用完了,在精疲力尽的拉锯战中,强压着完成了作业,下次做作业又开始拉锯,如此反复,弄得彼此都灰心丧气。
父母急呀,可急什么?担心孩子没作业交?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担心自己挨老师点名批评?划分不坏家长之列。于是完成作业变成父母的事,不停地反复催促着孩子快点写作业,立刻马上写!可孩子内心抗拒,不想写,于是就各种拖拉磨叽。所以一写作业就上演鸡飞狗跳,分道扬镳,这种暗力追逐形成一个死循环:催促⇒磨叽⇒暴怒⇒能拖多久拖多久。完成作业对有畏难情绪的孩子变得比蹬天还难!孩子的需求是需要帮助,而家长是恨铁不成钢。这怎么破?
回放一下我家女儿一年前写作业的情形:放学回到家,妈妈问:作业抄了没?女儿:没有。妈妈:来,妈妈告诉你今天作业有什么什么?快去写吧。(女儿以后也不主动登记要写的作业,就等着妈妈告诉她)开始写作业了,妈妈坐在旁边监督:坐直来!把笔拿好!字写端正!……(妈妈的要求太高,一开始就给孩子种下高难的种子)叫你坐直听到没有,提醒多少遍了,再这样拿衣架打了。孩子呢,耸拉着脑袋,哭丧着脸,半天不敢下笔,东摸摸,西擦擦。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努力克制了,还是咆哮了,衣架敲敲桌子,就差打在身上了,女儿哇哇哇大哭起来。就这么来回较量中,花了3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女儿从头到尾体验到:委屈,害怕,羞愧,失望到绝望。整个人都不好了,也没法去面对,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妈妈的感觉:着急,生气,愤怒,怎么就那么难教呢?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听话?)
可学习是谁的事?当然是孩子的事,可孩子还小,知道什么?需要家长的督促。NO!孩子需要家长把主动权还给他。读书,写作业是她自己的事,写与不写?什么时候写?多久写完?让她自己决定。妈妈只要在她需要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允许她一小步一小步的进步就好了,让她感觉好起来就会做得好。
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学习,我家女儿写作业的画面有些变化了。作业少时能自己完成,作业多时,还是不想写。控制型妈妈从开始的放不下,到后来一起想办法。找合适的时间跟她聊聊,下次不想写作业时可以怎么做?一起头脑风暴:1、唱首歌后再开始写。2、妈妈抱抱,给点力量。3、给妈妈做小老师,教妈妈。4、妈妈讲个故事再写。5、吃点东西再写作业,等等。很多方法都试过,现在写作业的画面是这样的:要么她自觉写作业(妈妈要及时肯定鼓励她的进步)看到她没写作业时问她需要提醒吗?需要时,就及时提醒她,不要唠叨啰嗦。当她说不需要时就别催促她,该玩就玩,该吃就吃,让她自己体验一下自然后果。随便她写到晚上11点还是早上6点就起床写,或是不写(去学校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相信她都会调整得好,要给她时间。我们该做的就是接纳孩子,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
实践总结起来,主要有几点:1、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认可。一定要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她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2、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支持。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心理营养,不管写不写作业都好好爱孩子。3、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好起来。爱的抱抱,一起轻松游戏,一起吃喜欢的零食等4、允许孩子犯错(跟孩子一起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恢复4R。R―意识,问题中谁的责任。R―跟孩子再次连接,让她感觉好起来。R―和解,道歉。R―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来头脑风暴想办法。跟孩子一起执行,用到孩子身上,约定时间反馈,再调整。)5、允许孩子一点点地进步,尊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除了以上的,控制型妈妈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清楚自己的界限。孩子的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要相信孩子会调整得好。其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情绪不好时,积极暂停,离开现场。记住先心情再事情;先大人再孩子;先连接再纠正;先闭嘴再行动;先原谅再预防。再次一起想办法,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要让孩子参与一起头脑风暴想办法,用一一本子记录下来,尽量采用孩子提出的方法。
任何好习惯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孩子会终生受益,更需要我们一起不断学习练习。让孩子在爱中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