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讲这本书叫做《思考,快与慢》,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他是人类史上第一位,以心理学家的身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经济学有一个假设,他们会认为人们普遍都是理性的,所以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的时候,人们会采取那个对自己更加有利的选择。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家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靠着精密的计算,也不是向经济学的那个博弈论一样,我出A招我出B招,反而有大量的决策是非理性的。
而这本书的主题就是“非理性”,通过学习这本书里的概念,你会发现人原来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与有趣,且摆脱这些非理性的影响,让自己做出更加明智与有利的决策。
1、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我们的系统一是指那些特别简单,乃至于无需思考的行为,例如散步,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等等。
而我们的“系统二”在进行需要将注意力集中的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将会启动。
在深入思考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也会忽视旁边的信息,比如很多人专注走路本身,而另外很多人会上街捡钱,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的大脑会倾向的使用系统1,因为使用系统二是真的需要耗费能量的。在远古时代缺乏能量的情况下,我们的进化出的这个习惯,是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但是在如今能量非常容易获得的情况下,我们过度的依赖系统一,容易造成大量的非理性决策。
认知放松: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那个让他不用动脑子的选择,也会认为顺口的语句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人会去深究他背后的原理是不是这样,因为人们觉得听上去就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于是人们会用这种语句去大量的传播。
反过来,如果你给对方一些对方很难理解的无趣的无序的语句,那就很难具备说服力。例如:如果你找对一个大的机会和趋势,那么你只要站对位置,你就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
这句话没错,但是听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如果你换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听起来简直太有道理。
2、峰终定律
峰值和结束时刻的感受,会是人们界定此次事件感受的关键时刻。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做胃镜是件很疼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医生临时有事,然后出去的时候忘记把胃镜从客人的肠胃里取出来,就把这个胃镜停留在客人的体内,让客人感受到很高的疼痛值变成一点一点的疼痛。
从理性上来看,和那些已做完胃镜检查,就直接把胃镜拿出来的人和那些让未经在他体内停留一会的人,他们哪个会更愿意做下一次的胃镜检查呢?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些一下子就把胃镜拿出来的人,因为从总体的痛苦承受量来看,第二个总量更大。但是根据调查,第二类人更愿意答应做下一次的胃镜检查。
如何运用:你是一个餐饮的老板,你如何能够让客户得到更为优质的体验呢?
试试“峰终定律”吧,在菜系上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拿出你的招牌菜给客户一个高潮的体验。在结束的时候上甜品,一定给客户一个强烈的观赏性,一个完美的结尾可以使客户的体验感达到极致。
3、曝光效应与启发性问题
曝光效应运用:男孩子追求女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增加自己在女孩子面前出现的次数,只要你长得不是特别丑,女孩子也会喜欢这个超出现的男孩,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曝光效应。
启发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带来的最大坏处就是人们会给出一个相当简单的决策与思考答案。
比如:你愿意给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捐多少钱?有点复杂。你脑中就会自动的替换成,如果我现在看到一个海豚要死亡了,我会有多么伤心?根据这个情绪,你来决定给出的数目。
比如:金融骗子应该怎么处置啊?你想好复杂,一个法律问题。换成老百姓的问题,想到金融骗子,你会有多生气?所以很多人的答案就是金融骗子就应该枪毙。
生活中有特别多这样的案例,我们普通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一个简单“启发性问题”去替代那些复杂的问题。
比如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你就会说,我看到哪个人读了很多书,但是他还是没挣到钱,所以读书没有用。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复杂的问题,大脑自动的替换成一个简单的启发性问题,最终导致了一个简单答案的典型案例。
好的,在我们了解了系统一和系统二的这些运行规律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启发性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偏见?
4、启发性偏见
小数定律:过少的案例,导致根本无法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还用读书这件事情举例子,很多人看到某某人读过书之后没有挣到很多钱,于是说读书是没有用的。但他忽略的是这件事情带来的背后的概率,通过读书这件事情来提升认知,有更大的概率,更大的比例的人挣到了更多钱,这就是小数定律带来的偏见。
锚定效应:通过设定、移除、改变对方心中的参照物,从而改变对方的评价体系,这就是锚定效应。
有一个车主他要去卖自己的车,他原本想把这小车卖到十五万,但对方一上来就喊价八万,她就在想为什么对方后开出这么低的价钱,我这个车引擎不好吗?是我这个车公里数太高了吗?于是车成交的价格最后是11万元。
有另外一个车主去卖自己的车,他刚开始就去报价20万元,对方很震惊为什么对方会开出这么高的价格呢?难道是因为这个车的动力是有多么好?这个车有什么想象不到的优点吗?于是这辆车最后十七万成交了,这就是锚定效应。
回归均值:回归均值发生在,当第二次表现与第一次表现,没有因果关系的时候。
给一些企业家做培训的时候,就跟他们说培养员工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当时就有企业家在下面反驳,他说你这个东西说的不对,我公司里有员工做不好的时候我就骂他一顿,然后下次这个员工就做得好了,如果有什么员工做好了,我就狠狠的夸他,然后这个人的表现就慢慢地不好了,所以员工还是得骂!
你看这就是人们往往会把前后因素,想像成因果因素的典型案例。为什么呢?
因为当你在骂一个员工的时候是因为他做得不好,然后下一次他就慢慢得做到还不错的地步,你会觉得他进步了。某员工做得太好的时候,人怎么能够长时间的维持在一个永远做得那么好的一个状态呢,所以在他会慢慢的回归均值。
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一切,启发法就会带来过度的自信与决策错误。
4、影响决策的启发性偏见
用简单化的经验预测未来:有一本书叫《基业长青》作者去观察那些做得特别好的公司,然后归纳出几条原理,他说做了这些事情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丹尼尔 卡尼曼跟踪了这些《基业长青》中所描述的优秀的企业,并且研究对比了在书中提到的那些不太好的企业。总体上讲,在该研究过后的一段时间里,两类企业在企业效应与股票收益的差异趋近于零。
过度乐观:我们所有人对未来计划的时候往往就会太过乐观。
防止太过乐观的方法:事前验尸
像马云就会常常开这样一个会:阿里巴巴是如何倒闭的。 这就是采取了事前验尸的方法。
禀赋效应:人们往往会对拥有的东西有一个更高的评价。
你去二手车市场花了40万去买了一辆你觉得不错的宝马,当时你买的时候觉得这辆车就只值40万。但是你把它开到加油站,站长说哥们儿你车不错五十万卖给我吧?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拒绝。
这其实就是不理性。因为是你的东西,你会觉得他更加的具有价值。
5、选择和风险
损失厌恶:有专家研究,人们损失造成的痛苦,是获得的快感的两倍。
心理账户:很多人对自己买东西往往会束手束脚舍不得花钱,但是一旦这个钱是买给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的爱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非常大度。这是因为这个钱存在他心中不同的心理账户。
而最容易花钱的心理账户有三个:意外所得账户(来得快去得快)、情感维系账户(谈感情伤钱)、零钱账户
结语:
这本书可以和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结合来看,那本书是通过利用人类的非理性,而达到高投资收益的方法论。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让你更加了解非理性,更加了解自己的一本书。知道,系统一和系统化之间的区别,是你的第一个进步,之后你才能开始逐渐摆脱人云亦云的困境。
说实话,即使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依然可能会犯很多非理性的决策和错误,但是你起码知道了,自己对在哪错在哪,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