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给小时候的自己道个歉”的活动:
我们终于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
却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什么样子是你想要的,
你有没有想过?
评论里有人说:
对不起,让你变得更胖了。
对不起,我没有认真读书。
也有人说:
对不起啊,你有那么多梦想,我却一个都没有帮你实现。
对不起,当年夸下的海口如今没能让你实现。
还有人说:
对不起,丢掉了你所有的骄傲。
对不起,你好勇敢,我做不到了。
童年的时候都曾有过憧憬,期望遇见最好的自己,而大多数人却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时候的习惯、心中的梦想、自信心都影响着未来。
但与此同时,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人,他们往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品质。
1.自律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召集几百个人4岁的孩子,分别坐在不同的桌子上,每个桌子上放有棉花糖。游戏规则是研究人员离开一会儿,没有吃桌上的棉花糖的孩子,游戏结束后可以获得一个棉花糖。
游戏开始几分钟,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吃起来,有的孩子舔一舔,有的孩子闭上眼睛坚持克制住不吃。
研究人员连续追踪这些孩子14年,最后发现不愿意等待的孩子成绩更差,不善于面对压力环境、体重超标、工作一般。擅长等待的孩子,更能获得成就。
研究结果表明:懂得自制的孩子,往往拥有可贵品质——自律。自律是成功的要诀,自律的孩子未来会更成功。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所谓的自由就是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事实上,自律的孩子才更自由。
凡能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自律的人:
能管住自己的嘴,控制体重;
能坚持锻炼,身体健康;
能管理时间,高效学习。
若想让孩子成为自律的人,言传还需要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
2.自信是孩子人生大厦的基础
知心姐姐卢勤在《木棉说演讲》中分享了她小时候喜欢画画的故事。刚上幼儿园,老师发给她一张白纸和几支水彩笔,画完后,老师问她画的什么呀?
“这是烟。”
“这是什么烟呀?”
“这是家里烟囱的烟。”
“那你回家好好观察家里烟囱的烟是什么颜色?”
第二天老师继续问这是什么烟的时候,她还是回答说是烟,老师问:你们家烟囱的烟还有颜色吗?这时,卢勤大胆地说出五个字:这是未来的烟。此时,老师夸赞她想象力丰富。
就因为老师的一句夸奖,卢勤就认为自己是有想象力的孩子了,从此爱上了画画。还有一次画了一只大公鸡,兴高采烈的问妈妈好不好看?妈妈说:太好了,我早就说过,非常好看,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好看。
从此就天天画,从小学到高中班上的黑板报都是她画,下乡插队给农民办报,最后就办成了中国少年报。
可见,自信的孩子,与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息息相关。你认为孩子是怎样,孩子就是怎样。
那些经常拿自己家孩子别人家比较的家长,就是在扼杀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认为处处不如别人,觉得自己不好。
这一定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倘若真的为了孩子好,不要吝啬你的肯定、认可、鼓励。因为你的每一句话都决定着孩子的成败。
美国心理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梦想是孩子的灯塔,指引人生
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中,在孤儿院长大的菲丽西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和小伙伴一起逃离孤儿院,勇闯巴黎追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梦想成真。
每个斑斓的梦想,执着让前行更有力量。
从未接触过芭蕾舞的她在教室里格格不入,舞蹈老师直接说菲丽西永远不可能参加他的舞台剧,但菲丽西突破重重困难,每天刻苦练习,最后和卡米耶斗舞获胜,获得了演出机会。
卡米耶表明跳舞是被妈妈逼的,而菲丽西是真正的热爱,把舞蹈当成生命的一部分。
当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热爱的事情,梦想的成功不仅需要努力,且还需要热爱,才能坚持到最后。
梦想是一粒种子,用心浇灌,每一滴雨露都能让梦想绚烂如花,轻舞飞扬。
泰国有则励志广告:从豆芽开始的梦想。小女孩的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生意惨淡,小女孩看到对面卖豆芽的摊位生意很好,于是向妈妈提出种豆芽卖的想法,妈妈立刻答应好。
母女俩满怀信心地回家准备篮子、肥料、绿豆,开始了种豆芽的梦,第一次,却以失败告终。于是小女孩带着没读过书的妈妈一起学习种豆芽的知识,估计这次肯定你能成功了。不料,当揭开布料时,又一次失败了。妈妈鼓励女儿没关系,再试试看。
当妈妈坐在漏雨的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时候,突然一滴水滴在了妈妈脸上。女儿问:妈妈,你为什么流泪?激动的妈妈脑海里想起了种豆芽需要早晚浇水的事情,马上和女儿一起自制浇水工具,最后大功告成。
女儿说:妈妈这句“试试看”,就是最好的肥料,让我的求知欲欲望,能够不断的精益求精,没有满足的一天。
最后女儿在瑞士攻读硕士研究生。
孩子再微不足道的想法,家长都应该尊重。就如种豆芽这样不起眼的小事,用心引导,或许就会成就孩子未来的梦想。
家庭的支持,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有梦想的孩子,人生路途不迷茫。有梦想的孩子,能守住孤独。有梦想的孩子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