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所获得的知识和学历,是无法跟真正的教育划等号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时候“上学“被等同成了“教育”?》有兴趣可回主页找。
学历和人品也不能完全挂钩。
高学历可以让人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起点上,但没有高素质,一定会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没有教养;有的人没有多高的学历,却仍然很有教养。
当前我们教育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大批量的生产有知识没文化,有教育没教养的人。
我们渐渐都不谈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大人,做一个文人,或者做一个伟人了。
我们开始慢慢变得不关注周围的世界,而只关注成绩、学历。
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变得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
北大朱令案大家还记得吗?
去年,被折磨了29年的朱令终于解脱了。
大家都知道朱令案的真相,但法律却不知道。
曾经那么光芒四射的一个人最终以这样的结果结束真的很叫人心疼。
即便是北大,也只负责过滤掉学渣,但过滤不了人渣。
很多人对名校毕业的人有着天生的滤镜,觉得他们是人中龙凤,是高素质的人才。
考上名校的人只能说明这个人学习好,并不能代表他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很多学习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或者一些顶尖人才,在人格上多多少少可能会有一些缺陷。
当时朱令案出来后,同班同学还有人说因为这件事影响了班级评优。
说这话的可是代表中国最高学府的学子啊,面对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为别人恶意投毒导致终身生活不能自理,不仅没有作为一个人该有的同情、怜悯,反而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埋怨指责。
我们的教育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是长久以来以分论天下创造出来的产物。
为了得高分,几乎每个孩子都在上补习班,补习费用从千把块到几十万不等,甚至一些家庭在高中三年的补习费高达百万。
花了大把钱,提高几分就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但很多时候,我们却把读书和实践割裂开,以至于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都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高学历干出低素质丢人现眼的事儿的人大有人在。
学历只是一个人的学识证明,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者说某个专业知识渊博,除此以外,别无他证。
中国人有句古话:文人相轻。有知识的人之间互掐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可以调动的知识储备更多。越是聪明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越懂得如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以前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是关心每一个鲜活生命的人,今天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过度关心冰冷数字的机器人。
我们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才是真正让一个人变的全面立体的教育。
当一个孩子接受过通识教育,他就不会因为一件事的失败而对自己下一个不好的结论,也不会因为一件事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心生怨恨。
在通识教育中,一个人可以更深入的探索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
在与世界碰撞的过程中,逐渐看清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成为什么的人。
当一个人想成为自己的时候,一定会调动所有的能力去寻求真正好的知识。
特别是在AI时代,通识教育就更为必要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将各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博览群书、博学多识。
当通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视野开阔,内心强大,具有理性判断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