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恐惧”是刻在基因里的程序,驱散不了。在狩猎采集社会,你出去打猎看见毒蛇或者极其凶猛的野兽,你知道恐惧扭头就跑你就会活下来,不知道恐惧而留下就死了。当时恐惧情绪有利于我们生存,于是一直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打比方我天生对蛇类动物感到恐惧,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第一次看见蛇,那种全身汗毛竖起头皮炸裂的感觉。跑吧!
生活与职场中的恐惧太多了,不确定的未来、考试、面试、演讲、写作(7天一篇)......太多太多。但这些恐惧你克服了,你的人生又是一个飞跃。
不管是恐惧什么,大多时候会让你驻足不前,或者走一段又退回去。比如我特害怕演讲(公开讲话),一上台讲话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哆嗦啊。
最初是上课老师提问,绝对不会举手发言,点到我名字没办法起来也是哆哆嗦嗦的讲不清楚。索性到后来点到我名字,我就说不会,我不会啊。我恐惧演讲,直到现在职场工作汇报,虽然没有之前那么不堪入目,但上台讲的时候小心脏还是扑通扑通乱跳。
“理性永远是情感的奴役”,我们无时无刻在被情感左右着。多数时候我们对事物恐惧,处理机制是扭头就跑这事干不了啊。“延迟判断”,能极大的改善我们对恐惧的恐惧。
举个栗子:一个男生对异性感到恐惧,和他们讲话都心跳加速什么的,更别提对视什么的。直接的结果就是,单身至今。他对异性恐惧的处理机制直接是,回避或者是不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有一天这个男生遇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心动的女生,可以想象他内心的纠结。从我们的角度当然是,赶紧上啊寻思啥呢。但当事人不会啊,他恐惧他想的是万一怎样怎样万一怎样怎样。
《爱在黎明破晓时》里的男主杰西有一句在这个场景很适用:“我有个无疑是疯狂的想法,但要是不问你的话我下辈子都会耿耿于怀的”。扪心自问你错过了会后悔吗,或者说这次表白的经历无论成与否,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年、十年或者更长在这些时间维度上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成了当然皆大欢喜,就算不成一周也许你还在难过,一个月三个月后呢?十年后呢?这么长的时间维度,这事可能对你只是毛毛雨。再者说这可是非常棒的过程。
当对事物感到恐惧时,我们要直面它,不然只会被困在当下,即使你做了也是一团糟。恐惧虽然我们消除不了,但我们可以驯化它。比方我之前对演讲真的是感到深深的恐惧,说说我是怎么克服的吧。首先熟悉稿子,之后模拟两遍,最后上台。还是哆嗦?没事,下次再上就会好很多,多来几次你会发现这有什么。
当我们对一个场景熟悉之后,对它就不再感到恐惧或者说恐惧被弱化了,之前我们恐惧的只是对未知的恐惧。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展现勇气的?“大不了怎样怎样,反正又死不了”,有些东西小时候就会了,长大了反而不会了。
结尾引用罗斯福的一句话:“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