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在抱怨学生的状态很差,的确,快期中考试了,作业量大,学生疲惫不堪。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我当前面临的一个困境。为此,我在备课以及上课中做了以下尝试改进。
一、课前抓住教育契机,引发学生兴趣。
昨天是被称为三大鬼节之一的寒衣节,上课之前就跟学生问学生:昨天是咱们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同学们一脸迷茫,知道的娃喊出来,鬼节。紧接着,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寒衣节,并了解其习俗,让学生知道过这个这个节,意味着冬天来了,该给祖先和已逝亲人烧一些御寒衣物,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感恩。知晓的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还提到了清明节和中元节。
通过这个小环节,培养学生有意识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习俗。
二、课中设定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本课我带学生复习病句专题,在以往面对病句专题,都是让学生在家里做完题,批改完成后带他们对答案,今天我一改之前做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方法。
我依次布置了三个任务,内容分别是:
第一,小组同学互相对答案,讨论出一个最终的答案。如果你的答案与其他同学的不同那么去说服对方。
第二,在答案后面,修改病句,并写出每一个病句的错因。
第三,归纳总结常见的病句错误类型。
呈现方式:将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在纸张最上方,写出组号,组员构成。
奖励方法:完成最优小组分发奖品。
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我先现在讲台前面观察每一组的动向,看看是否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然后,在教室里转,了解每一组讨论情况。
在此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闲聊,或者就一个问题做无谓的争执。这时候我及时打断学生,明确纪律要求,并适当提醒学生所剩时间,增强学生时间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形成自己对病句的修改方案。我把学生的修改结果收上来,然后开始对答案。如果有不一样的答案,放在一起讨论。
最后,学生在讨论中,我们一起归纳方法,每个组在黑板上写出一种病句类型,并结合题目讲解清楚。有些病句,例如,成分残缺,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语或者宾语。有些组将两者分开总结,老师还要及时把它们归类到一起。
这节课只讲了六道病句题。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行思考,与同学讨论,课堂活起来了。老师所做的是:设计问题,制定规则,监督实施,最后小结升华。如此,调动了学生参与度,解放了自己。让枯燥的复习课变得趣味横生。
当然,活动设计中还有许多需要弥补和改进之处。效果如何,还需要后期测试一下。这只是一种尝试的开始,对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设计方法,互动的模式,我还需要多去了解学习更多,并不断在改进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