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参加工作后,生活区与山为邻,但那山并没有辛弃疾描绘的那么美好。一墙之隔的村子,方圆5公里的花岗石矿山环绕,素有“石都之乡”的美誉。
靠山吃山的人们,怎能放弃这个效益增长点,不知何时开始,一个规模不小的采石场出现了,那“咚咚嗒嗒”开采石头的声陪伴着耳朵好多年,尤其是晚上那“嗞嗞嗞”的电锯加工石材的声音更让人心里发痒。早晨四五点钟,租住在村里的生意人,就开着车去批发蔬菜了,另一种交响乐开始演奏。睡眠不好的人这一宿可能就没有什么机会进入梦乡了。一出小区也经常会碰到从村里出来的大卡车,拉着满满的石材。
网络可查,该采石厂还曾经在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中,供应石材66800平方米,为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庆典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6月该村村委会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其规模和实力不可小嘘。
但这种情况也在悄悄地发生的改变,特别是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以后,几年来,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见有人在山上施工。
2018年棚户区改造,村子拆了,还剩下零星的几户,作为邻居的我们这才有机会穿过村子走近这座并不遥远的山。村边山坡的石碑上显示此处为“北京市西部山区百花山地区废弃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包括地形地貌整治、采坑护栏,植被恢复工程等等。一看落款时间是2016年,五年了,此处仍然可以碰见施工人员,一个大型的岩地质公园已经初具规模。
现在的村路上,“爱护环境、禁止采矿”等标语随处可见。一个村,一群人、一份职业的改变,折射了时代的壮阔变迁。村民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从“采石人”,变成了“护山人”,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他指出,“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环境变好了,作为以山为邻的我们,生活也在不断增值,除了不再受噪音的侵扰,还多了一处休闲放松的场所。
增值是一种生活态度,产品如是,个人如是,社会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