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每到晚上打开朋友圈几乎清一色的“人间不值得”,中间几个微商艰难求生,满满的负能量扑面而来,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文字的主人是何等的绝望,让人不经感叹,“人间,不值得”,可看来看去大多人的感叹都是些陈腔滥调,总是让人很难泛起同情心。我总是想问问深夜装修朋友圈的人,你的生活真的那么难吗?
我有个很是要好的女性朋友,姑且称为小灵,很是阳光的一个女孩子,朋友圈里的她,不是去哪逛街的照片,就是读了某作家的新书的感慨,很少见她感慨生活不易。一次恰逢父亲节,心血来潮约了她一起出去吃饭,小灵欣然应允,饭局中小酌了几杯,小灵酒量并不是很好,几杯酒下肚,就能勾起她平日生活中的许多委屈,她双手支着桌子,看着天花板问我,“你知道凌晨两点失眠,像是被石头压住胸口,挣扎着坐起来,明明想大哭一场,却咧嘴笑了一下是什么感觉吗?”说完就泣不成声,我慌了手脚,一边安慰她,一边从她的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她平时不会提起的故事。
在她高考那年,父亲的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常常胃痛,而且一折腾就是凌晨一二点,只是父辈总是节俭,也不以为意,所以一直拖着,靠吃些止痛药维持,突然有一晚,实在是疼的厉害,连夜去医院做了检查,像肥皂剧的剧情一样,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父母本想瞒着小灵,却及其巧合的在高考前一天被小灵看到了诊断书,小灵告诉我,那年高考她是含着眼泪考完的。后来小灵高考结束她的父亲便做了手术,却没想到加快了离开的脚步,那年一月二十七号除夕,她在二十五号二十六号送她爸爸离开,除夕夜的灯火通明,只是让小灵更加压抑。
她当时直视着我,泪痕还没干,对我说:“我再也没机会给他过个父亲节了,我挺想他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只是继续推杯换盏的喝。后来我只记得,她又零零散散的说了些工作的事情,最近很努力,老板也很看好,生活一直在正轨上,她现在每半年和她妈妈一起去体检,和妈妈一起旅游,生活还是很好的,在我们离开饭馆时,小灵像平常一样,是和我玩笑着走出去的。
小磊是我的大学室友,今年28了,马上便是而立之年,女朋友谈了五年多,在我印象中也该到了结婚的地步,却一直也没什么动静,记得从前两个人在寝室打电话真的是让我们一群单身狗嫉妒的要命。可毕业后偶然的一通电话,他告诉我,他和女朋友分手了,我当时觉得难以置信,我瞪着眼睛在电话这头问他:“怎么会,你们当初感情不是很好,怎么到了这个地步?”他和我说起了原因,小磊的女朋友提出的彩礼钱他拿不出来,深圳的房子也很贵,两个人一直在狭小的出租屋将就,女生又总容易在小磊面前提起从前的朋友是多么光鲜亮丽,以至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两个人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分开了,我问他:“为什么没从你朋友圈里看见过啊?”小磊告诉我:“哪有时间在朋友圈里说这些,有些时间,还不如努努力,以免错过下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有些捂在心里发霉的事儿,却总是对朋友羞于启齿,憋久了倒是折磨自己,大多数平常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深夜食堂,解忧杂货店,所以朋友圈不失为宣泄的一个好途径。可总有些人,来不及去丧,因为那些时间可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让今后的日子没那么丧。二十多岁的平凡人,物质上总是没那么好的条件,却总有需要用钱的地方,感情也不稳定,难免有些“人间不值得”的感慨,许多时候,我们的“丧”只是想收到反馈,我们丧,只是觉得自己过的很难,好接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的那位“斯人”。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和“鸡汤文化”并驾齐驱的“丧文化”殊不知,真正的“斯人”,都在路上。
逻辑思维的创始人在2018跨年演讲中提到,“许多人都感慨2018很难,其实在做事的人眼中,每年都很难,每年都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