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
我儿子11岁,小学五年纪。一提到作业就反感,有情绪, 还跟家长顶嘴。有时他脾气上来了,冲着我们大吼大叫,瞪着眼睛,像发疯一样。亲戚见了,就问,“你家孩子不怕你呀?你不打他。” 可是,这么大的孩子还能打吗?
说教不起作用,说学习更没用。 无论作业多少,他一写作业就先说作业多,也不好好写字。 他其实可以把字写好,但他说,好好写字会很慢。 长期下来,字越写越差。我真担心他因为不好好写字,考试白丢分。 如果不能打,我该怎么办呢?
答疑解惑
让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位家长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因为作业有情绪,和家长顶嘴。11岁的孩子,还能打吗?
我个人的原则是,无论孩子年龄大小,都不要打孩子。
不过,假如你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 认为打孩子是一种教育手段。那么,11岁的孩子还能打吗?这取决于你想要达成的目的。
孩子跟家长顶嘴,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其实是件好事)。家长打孩子,是因为家长没有别的办法,让孩子听自己的。孩子被打疼了,打怕了,可能就会去写作业了。所以,假如你的目的是,赶紧做完今天的作业。那么,打孩子,或许有效果。
但是,孩子会因为挨打,而改变自己对作业的反感情绪吗?不仅不会,可能还会加剧。家长的打骂,会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一些想法:
- 作业让我感到很累。
- 作业让我爸妈讨厌我。
- 作业让我挨打挨骂。
于是,某一天,当孩子比你更加高大,或者不再怕你的时候,你打他,他很可能还手,甚至,他会反过来打你,威胁你。这是让很多青春期家长又头疼又没办法的事。
所以,长期来看,打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写作业,更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最关键的是,打孩子会破坏亲子关系。 假如你不关注跟孩子的关系,只关注孩子的表现,那么或早或晚,你很可能会撞上南墙了。
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建立信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减少青春期叛逆,让孩子愿意在必要时,向家长寻求帮助和指导。
相信我,尽管青春期的孩子看起来很独立,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家长的爱和指导。只不过,什么时候需要家长,是否愿意向家长求助,需要孩子自己决定,这也是青春期的“独立”表现。
总结一下: 11岁的孩子,不能打。否则,你会在青春期遇到更大的麻烦。
第二个问题是,假如不能打,说教也没用,那么,遇到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家长还能怎么办呢? 我跟大家分享四种不同的做法(如图)。 这四种策略,源自我翻译的《未来领导力》一书中的”“能力与意愿“领导力模型。 我把他们应用到孩子身上,感觉效果也很好。
拓展学习
什么是意愿呢?意愿就是孩子是否愿意做作业, 或者说,有没有心情做作业。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皱眉头,有情绪,就认为孩子不愿意写作业。
其实,学习和成长是人的天性,更是生存的本能。孩子看起来不愿意写作业,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某种困难,或者欠缺某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被卡住了。
假如把“让孩子完成作业”比喻为家长的作业,那么,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家长,跟孩子一样,也是被卡住了。 所以,为了完成“让孩子完成作业"这个作业,那么家长自己也需要意愿和能力。然后,才有可能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提高能力。
什么是能力呢? 做作业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包括写字、运算涉及某门功课的知识和信息等认知能力,还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时间管理,以及情绪和压力管理等通用能力。
很多家长单纯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但是,孩子越大,学习任务越复杂,就越需要借助通用能力,来有效地应用学习能力。 比如,孩子不喜欢写作文,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写字、造句,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比如,缺乏灵感和构思能力,也就是脑子里面没有故事。再比如,脑子里有故事,却还不会提炼出主题,所以,不知道怎么开头,就说不喜欢写作文。
孩子因为缺乏能力,被卡住了,自然会有挫败感。这时候,家长可以采用“帮助”的策略。对年龄小的孩子,先关注情绪,然后,帮孩子想想,我想讲什么故事,故事怎么开头,展开和结束呢?这样跟孩子交流,启发孩子,多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慢慢地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
家长在应用这四个策略的时候,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愿意学习和成长的。调整好心态,才不会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忍不住发火。这是家长必备的情绪管理能力。
实战应用
怎么应用这四种策略呢?我举例说明一下。
朋友的儿子十岁,上小学三年纪,不太喜欢做作业。朋友让我帮忙。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写作业。他说,作业太多,也很无聊。
很多孩子都觉得作业太多,也很无聊。家长如果具备了情绪管理能力,就会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反感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家长能够保持心情平静,才能够更有策略地帮助孩子。 孩子需要体验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和成就感,才会慢慢地愿意做作业。而作业完成情况越好,学习越轻松,家长和孩子都开心,亲子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了。
于是,我对他说,“你觉得作业太多,无聊,是吧? 这太糟糕了。不过,我相信你也想快点写完作业。我有个好办法, 你想试试吗?” 果然,他好奇地问我,“你有什么好办法?”
(备注:对十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用这样的对话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对青少年,或许你可以直接问他需要怎样的帮助。此外,孩子是否接纳你的帮助,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
我让他把所有的作业本都摆在桌子上,然后,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排序。这让他觉得很有趣。然后,我让他预估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他的好胜心占了上风,预估的时间其实都不是很长。当他把时间加总之后,脱口而出,“好像作业也没我想的那么多呀!”
我用的就是“参与”策略,因为感觉孩子并非不会做作业,只是不太愿意做作业。通过参与,我引导孩子真正“看到”作业量,从而改变了孩子的想法,也改变了意愿。
然后,我趁机肯定了他那种“作业没我想的那么多”的感觉,并让他自己选择,先做容易的还是先做难的作业。他选择了“容易”的数学作业。
现在孩子有了做作业的意愿,那么接下来,我是选择“放手”,还是选择”指导“策略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孩子能力水平的判断 。(备注: 我们很难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能力,因此,这需要我们多观察,并根据自己的直觉,做出判断)。
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不爱做作业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能力上的欠缺。于是,我继续采用"参与"策略,因为我需要观察一下,他做作业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为了不让他烦我,我说,“我帮你计时,看他实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数学作业。”
他很喜欢这个挑战。我站在他身边, 看着他写数学作业。他很快就做完了,比预估的时间提前了五分钟。不过,我发现,他还没有掌握除法的竖式运算。虽然他照葫芦画瓢,写了竖式,但其实是在心算。这难免出错,也有点费脑子。
既然发现了他能力上的欠缺,我调整了策略,从“参与”变为“指导”。 我向他解释了竖式的用法,并且让他做了几道多数位的除法运算。他学得很快,全都答对了。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明白了竖式运算是怎么回事,不必再费劲地做心算了。
这个小成就,让他很兴奋。孩子主动地选择了下一门作业。我问他要休息吗?他说不用,但是希望我继续计时。我答应了 – 每个孩子都需要正面的关注。
希望这个小案例,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把“花时间盯着孩子写作业“,变成”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能力“。 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更愉快,更有收获。
应用指南
1. 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你需要综合应用这四种策略。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先“参与”,后“指导”。后来,他写英语作业时,有些不会的单词,我就直接教给他,这是“帮助”策略。综合运用这些策略,需要家长始终保持冷静,并灵活应变。只要你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越来越得心应手。
随着孩子的能力提升,尤其是通用能力的提高,很快,你就可以尝试”放手“的策略了。假如你在青春期之前,就可以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放手,那么你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青春期叛逆所引发的冲突。
顺便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要告诉孩子英语单词怎么写,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查字典呢? 这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矛盾吗? 不矛盾。 目的决定做法。我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做作业与有压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寻求帮助是一种加压的做法,也是一种能力。
孩子多做作业有信心了,自己愿意做作业了,才会愿意自己费时费力地查字典,对吧?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作业反感,头疼,而你却还让他“自己查字典“,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只会让孩子对做作业更加抵触。相反,他问我怎么写,我直接告诉他,我就相当于是他的“语音字典”,主动性依然在他手里。简单的问题简单处理。把精力用在培养能力上。
2. 避免"刻舟求剑", 根据孩子的成长和需求特点,不断调整策略。
比如,刚上小学的孩子,很想表现好,但因为不适应,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所以,你可以多给予"指导“,比如,在家里模拟上课听讲的情景,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欠缺的认知和通用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一旦孩子养成了写作业的好习惯,你就可以“放手”。等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再调整。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在孩子刚刚进入初中或者高中之后的试用期,可以多“参与”,并根据情况给与“指导”,或者“帮助”。
3. 这些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你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做法。
假如你经常冲着孩子发脾气,那么,你应对压力的方式并不理想。发脾气,是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想想看,已经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还要再背上来自你的压力,这样的孩子,不仅做作业效率低,而且迟早会被压垮。
不要再为自己的坏脾气找借口了。情绪源自我们的想法。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情绪。
你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如果你愿意,那就用下面这些想法,来代替你的习惯想法吧:
- 孩子觉得作业太多。好吧,这不等于孩子不想写作业。我可以引导他,客观地评价作业的数量。(参考上述案例,对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采用列作业清单的方法,让孩子对作业总量一目了然。然后,再根据难易程度排序。这些做法,能够增加孩子的掌控感,降低“觉得作业多”的感觉,所带来的压力。)
-孩子觉得作业无聊。好吧,这不等于孩子不想写作业。我可以接纳他,无聊的感觉,一定让人不舒服,也是一种压力。想一想,怎么让大脑兴奋一点呢?比如,一边听音乐, 一边写作业?(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听音乐写作业,不能集中注意力。脑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音乐让大脑放松,更有利于有创意的工作。请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必一概而论。)
-孩子不想“现在”写作业,或者,不想”一口气”写完那么的多作业。好吧,这不等于孩子不想写作业。孩子还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跟孩子一起,指定"作业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怎么让自己的身体做好准备(吃好喝好休息好?), 怎么样分段完成作业?(注意:结合上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做计划。假如你担心孩子不能按照计划开始,或者不能信守诺言,那么恭喜你,你刚刚发现了孩子的能力短板,开始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吧。)
现在的孩子,学业繁重。作业让孩子有压力,这是公认的事实。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你就会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不是给孩子增加压力,或者,成为孩子的压力。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孩子真心地付出,这也包括改变自己。
我邀请每一位家长,即刻开始尝试“能力和意愿”策略,养成管理情绪的好习惯,不再打骂孩子,成为孩子的同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