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Michael Wu,是高科技公司C中国区负责大客户芯片销售的Director,3月被裁掉了。
北大数学系本科,美国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某芯片巨头10年中国区高管经验,也没有改变他进入C公司才第5个年头就走人的结局。
和他一起被裁掉的,还有平行部门的另外两个Director。
离开的饭局上,Michael喝得并不多,当旁边人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地问他怎么回事时,M苦笑了一声说:
没办法,我们太贵了
为了满足华尔街那些冰冷数字背后的贪婪胃口,C公司今年提出了“双15”的财务指标:
业绩增长15%,成本缩减15%。
业绩尚未可期,成本怎么缩减?自然是裁员了。
裁掉一个年薪200万的Michael,换上一个不那么资深也不那么昂贵的备选,比起裁掉五六个苦哈哈的小员工,实在划算得多。
无法不唏嘘,下面这5点看法和建议,与君共勉。
01对普通年轻人而言,“便宜”是唯一的优势
你可以把公司的招聘看作超市采购,最重要一条就是性价比。
如果你创造不了更高的价值,那么就只能随行就市,卖个大路货价钱。
但是,你的“便宜”,对你也是一种保护。
一个可以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年轻人,便宜的价钱会降低公司的预期,当需要“缩减成本”的时候,他们不会打你的主意。
因为你年轻,还因为你“便宜”,不会像Michael那样因为“太贵了”而被裁掉。
当然了,拿着低薪酬的你自然不会甘心,那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02永远让雇主占便宜,而不是相反
一个人的薪酬基本围绕他能创造的价值波动,高不了多少,也低不了多少。
不是说你不要提涨薪,毕竟有些老板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需要提醒提醒。
怕就怕往往在一些喜欢“全员涨薪”的大公司,你创造的价值涨幅慢慢已经跟不上你的薪水涨幅了,你还浑然不觉:
被裁掉的概率其实也在上升。
所以,更多地把心思花在努力成长、努力提升、努力创造价值上面。
你的价格才会在市场的公允评判下,不由哪个老板意志为转移地,水涨船高。
03年轻时不要急于攒钱
真正的财富绝不是一点一点地线性积累,而是指数级地滚动。
比如大家熟悉的房产,常说的股票,一般人不太懂的期货。
可是这些投资要么门槛太高,要么风险太大,要么两者兼有。
而有一种起点低却毫无风险,还收益巨大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投资到自己身上,不光意味着你在某些领域会变得更厉害、更出众。
重要的是,这种出众可以为你打开一扇大门,让你接触到门后那些对优秀的年轻人报以期待的前辈、大佬。
和他们合作,借他们的势,不用求也自有人带你飞,也就是真正的财富是指数级滚动而来。
04控制欲望,分清投资和消费
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从超高消费中获取动力,但是我相信这一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那些劝你买包包来提升奋斗激情的人,不会帮你还借呗花呗和京东白条。
分清消费和投资,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困难的是控制欲望。
多少人明知是消费,还要以投资自己来自我安慰。
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大师巴菲特崇尚朴素的生活理念。
不光是人品和修养层面的结果,更是一种谨慎的风险管理方式。
05人生无法规划,但规划过一定比没有规划要好
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者十年内,我们会组建家庭,生育孩子。
然而有一条冷冰冰的规律:
大多数人40岁之前的个人成就,几乎取决于成家之前的水平。
婚后的生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你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减缓,减缓的程度和你对家庭的责任心成正比。
极少有人能像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和脸书COO雪莉.桑德伯格这样的男女。
在悉心教育好孩子的同时,还能撑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成为职场女皇。
大概率的情况是,你会在职位晋升和成为妈妈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或者下班后回到车库,不得不抖擞精神批上那身叫爸爸的战袍,花费掉本可以投入学习的光阴。
人生充满意外,确实无法规划。
但是只有当你规划的时候,才会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抬起头来,看看五年后、十年后,你对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期许。
当有一天,意外的机会出现时,你才会有资格在很好、也好和更好之间选择。
而不是面对步步紧逼的噩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两害相权取其轻”,最终难以翻盘,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