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将结束,才想起这个月都没有过过完整的周末,接下来终于有国庆假期可以缓一缓了。虽然知道国庆之后会有很多事情在等待着我,但是起码在这之前还是能够好好玩一玩。正好想起9月的主题文也还没写,于是赶在9月截止之前写一写。
这个月的主题是“小尘老师我想对你说”,说实话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我和小尘老师没有什么太多交集,唯一的交流是参加教育行走的写作挑战。那么,我就写一些参加写作挑战以来的一些改变和收获吧。
首先是变得更加“有意识”了。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但是过往的生活我往往都是“自动驾驶”模式,当自己陷入某种情绪旋涡的时候,会不自觉沉沦,然后放大自己的情绪,最终真的难以自拔。用网络上的话说,经常会emo很久。甚至我会把自己的方向盘交出去,让别人的行为、情绪左右自己的情绪。但是当我开始写作,我仿佛回到中学时写日记的时候,我开始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言行。我仿佛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由于我的写作要发在网上,我也会担心有些影响不太好,所以没有写那么多细节,这时候我又会想,这些事情重要吗?为什么会担心别人说?我内心深处希望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在这样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念头更加有意识,当我冒出一些消极的念头的时候,我可以更加清晰捕捉到他,并且自我开导。当我不开心时,我会告诉自己我需要一些休息时间,而不是自我否定。我会有意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其次是习惯的改变。以前无聊的时候我会一直玩手机,但现在我玩了一会就会觉得无聊,很神奇,我会想要找点书看,或者备课、下棋等。也许是习惯了写作这种深度的思考,我不再满足于奶头乐。也可能是前面说的更加“有意识”了,所以我知道自己做什么是真正放松,做什么是越玩越累。现在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关掉手机,放在一边,然后下一盘棋,五子棋、象棋、跳棋、飞行器、冒险棋,什么棋都好,下棋的时候,我会全神贯注地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有一次我心不在焉,我就觉得我肯定要输了,果不其然,下了一会立马就输了。而当我认真下完一盘棋之后,我都会觉得很开心,不在于输赢,而在于这个过程很享受,晚上也会睡得很香。
第三,开始总结方法。以前也有一些方法,但是经常没有总结,有时候做过就忘记了。像那天课博会,史老师提醒我这些事情要记下来,我当天也是把这次参加活动的心得写下来,如果当时不记下来,过后我应该很快就会忘记。以前上公开课也是,上完之后都会让我们写反思,有几次我都是及时总结,就写了很多内容,而有一次我隔了好久,被领导催交才写,之后再去回顾就吃力了很多,当时的心情也很难再感受到。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真的。很多时候我也会美化以前的苦难,总觉得以前怎么那么顺利就度过了呢?但是翻看以前写的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也会看到那个脆弱的自己。原来很多事情发生之前,我都是焦虑、烦躁的,而后面很多事情基本做成了,我便会很开心,这种开心冲淡了焦虑,回忆就这样被篡改了。然而现在,当我记录几次之后,就会发现我经常在事情发生之前焦虑,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开导。当我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开始想办法,这些零碎的想法汇集起来,便是我独家的经验。
第四是关注生活。教育行走的写作挑战,我写的和教育相关的内容还是比较少,更多还是生活漫谈,原因之前也说过,最近的教育环境让我有点失望,但是碍于很多细节无法呈现,所以就干脆不写了。另外一方面,在工作之余,我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上,我觉得这是进步。现在不住学校后,我可以在空间上划分清楚工作和生活,但是心理上暂时还是没有办法划分,当然这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然而能够看到生活的美好,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活,对我而言却是是很大的进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开始“摆烂”,“躺平”,恰恰相反,我是那种责任心过剩的人,然而当我意识到自己太旺盛的教育热情很难持久、且很容易被熄灭时(事实证明已经岌岌可危了),当我意识到“牺牲式”的付出吃力不讨好,甚至还让自己落下一身病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自己,我应该更爱自己,然后我才有余力去爱别人。于是我更关注生活,从开始给自己买花,到看看电视剧,打打羽毛球,和家人聊天等开始,让自己除了工作之余还有生活,那么当工作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还有生活,不至于让自己整个支柱都倒下了。
最后是我的执行力提高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就好,干就完事了。上个月的主题文中我写过自己从害怕写作到自愿写作地转变,我慢慢少了一些完美主义。不需要觉得文章写得好、有重大感悟才发表,而是有一点点感悟也可以发表,写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先完成再完美。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群和我一样在坚持读写,坚持思考的人一起,这条路上我们不孤独。
最近学习《大学之道》,很喜欢里面的两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教育和生活大抵便是这样,人生漫漫,有目标,知先后,能静心,那么漫漫亦灿灿。国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