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是什么?
一场报告会或许会给我们以答案。
6月20日,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活动在京启动。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宏斌,已故南昌大学教授石秋杰生前同事焦晓燕,天津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徐英杰,浙江宁波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等人的报告,让听者动容,观者流泪。
他们中间,有大学教师,有特殊学校教师,有中专学校教师,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教师。这个共同的身份让他们提起教育就充满感情,提起学生就满怀欣喜。
“教书育人要有激情。”孙宏斌如此说,在学校上百人的大课上,孙宏斌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走到学生中去。有人帮他统计过,一堂课下来,他平均在阶梯教室,上下约20个来回,折合约1公里。
在同事的回忆中,石秋杰上的“物理化学”公开课充满激情,师生互动热烈,气氛活跃。
面对复杂难教的职业学校学生,徐英杰充分调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课堂和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在传授知识之外,他还和学生创办了一个“数字媒体工作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就业创业的本领。
与他们相比,刘佳芬面对的是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为此,她和同事们学会了自编教材,为特殊孩子们建立了社区大课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自立,收获尊严。
一个教师的“灵魂”是什么?一个教师的真谛是什么?
从他们这些教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答案——“教好书,育好人”。
“教好书”如何落实?就是落实在一节普普通通45分钟的课堂上,落实在教师和学生的每一次互动和交流中,落实在教师要永远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上。
如此,才能有爱的感动和信任的萌生,才会有接下来的“育好人”。
其实,每一个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都应该反问自己,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有的时候,当我们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和理想,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今天我是否做到了“教好书,育好人”。
这,就是报告会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角点个“赞”“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 END —
在注【语文名师堂】,不错过一篇好文。
整理编辑:语文名师堂。文章来源:雷振海。图片来源:网络。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转载仅供研学交流,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