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笔者其中一门课——教学法的作业,再次特地与各位分享,学习对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
以下为正文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这堂45分钟的课分成几个部分。教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再通过一个贯穿课堂的主题(可以是某一个乐理知识,或一些理论方面较为晦涩的知识),通过口述、实践、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参与其中并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大脑活动周期。通常来说,学龄前5-6岁的儿童并不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的思考一个课题,所以老师们需要透过游戏、实践等方法加深课程的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某一音乐知识的理解。
第一个部分是合唱。这个部分的核心是培养幼儿对于节奏、音高等基本演奏要求的把控力,也可以加深学生潜意识上的对于音乐的进行、和声的变化的感受。以及加强团体合作意识,增加音乐的和声感与听觉。这样做会对学生日后在乐团、室内乐的演奏带来很大的帮助。另外,老师们可以透过挑选合唱曲目,来为学生们开展眼界,丰富学生们脑中的音乐风格,加强学生分辨多种音乐风格、节奏、速度的能力,为日后的独立演奏、读谱、练习等带来正面帮助。
第二个部分,是检查家庭作业。5-6岁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并需要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与任务。这些作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些专业的乐理知识,五线谱、谱号的描红, 背诵某一段儿童合唱或歌曲、聆听并寻找几首自己喜欢的音乐,甚至是独立准备下次课需要的文具、笔记本等等物品。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在课外加深并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二是可以锻炼儿童的独立思考、处理任务的能力,为之后步入正是学习后可以独立自主、脱离父母的在学校学习提供前期帮助。
当课程进行到15-25分钟的时候,老师们便可以开始教授这堂课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和主题,例如音乐理论知识。因为在这一时间段,5-6岁的儿童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所教授的知识和理论也更加容易理解并记住。
老师们可以先在黑板上描述关于此课题的基本概念,并就上一次课程里的知识进行提问,以巩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在这个步骤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且全面的理解该课题的所有内容,因此,我们还需要以其他方式向学生们传达我们的信息与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来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的感知到课题所代表的意义。
在我上的这堂课中,老师所教授的是全音符。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们分组,并给他们一些简易的,儿童可以掌握且没有负担的乐器,例如勺子、铜锣、鼓等。让他们分别敲击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以及全音符。这种实践的目的是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且自己体会三种不同节奏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加深对老师所说的课题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训练儿童在多人演奏的场合(例如室内乐、乐团等)演奏时对于多人节奏的把控。
这节课的最后部分,是演奏实践。在这一部分里,学生们需要使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一些音乐片段(这些乐器有些是针对儿童而特别制作的,以便于是儿童的演奏更加轻松)。
对于我来说,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龄前的学生们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一部分直接影响了他的音乐职业生涯。
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接触不同的、新颖的乐器。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了解不同乐器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在日后的乐团活动中更加清晰的理解或作伙伴中每一个人、每一个乐器的差别,提前知晓每种乐器特别的处理方式。这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在多人演奏中更加一致的演奏音乐。
很多情况下,在多人演奏时,正是由于不同乐器的演奏者对于对方的乐器不够了解和熟悉,从而造成了音乐的割裂,而这种在学龄前早期对于学生们在不同乐器上的培养,便可以更好的解决该问题。
总体来说,这次的课程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使我更加清楚针对于音乐的初学者,应该怎样的进行教育。对于我此前的认知来说,婴幼儿的教育应该着重于某些方面。而现在,我更加认为其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某些理论的知识,更多的是在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多加尝试,广泛涉猎不同的领域,培养且探索、好学、敢于尝试、独立自主、拥有自由意志。只有这样,他此后人生的选择便能愈加的开阔,而不至于局限于某处。
不仅仅是针对音乐的学习者,而是每一个普通的儿童。在他人生的最初阶段,在他还没有建立起对世界如同大人般认知的时候,应该如何引领他们认识并进入这个复杂、美丽、变化多端的世界,乃至更加顺利的开启他们今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