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读过阿德勒的《自卑和超越》当时只是有点喜欢心理学,很懵懂,读的也是是懂非懂。
今天在看阿德勒的简介和他的主要理论,个人观点认为,他的观点不同于弗洛伊德,但是也来源于弗洛伊德,但是更积极了,动力不同。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生命力来源于性和攻击性。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力来源了追求优越感,但是优越感来源于自卑,只有把自身追求和社会兴趣相结合才是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些假公济私,损人利已追求的优越感,缺乏社会兴趣是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的理论和现代社会很有借鉴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很有意义。
阿德勒的第二个理论是父母养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太关注就是溺爱,让孩子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引发自卑。如果忽视,孩子会变得冷漠多疑,很难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第三个理论是,孩子的人格和出生顺序有关,老大容易溺爱,但是好景不长,容易沮丧有挫败感,中间的孩子中间的孩子,会激发优越感的追求,容易取得成就,最小的孩子溺爱,缺乏独立精神。但是个人认为不尽相同。很复杂,但是会认可,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